Debian GNU/Linux最初公布于1993年。作为其创始者,Ian Murdock最初的设想是组织起成百上千位志愿开发者,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打造出一套完整的非商业项目。虽然在当时怀疑论者的数量远超过乐观主义者,但他们作出的项目注定将解体与崩溃的判断最终并未成为现实。Debian不仅顺利存活了下来,而且迎来蓬勃而旺盛的发展势头——不到十年时间,它已经成为规模最为庞大的Linux发行版、甚至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协作软件项目。
通过下面这串数字,大家可能会对Debian GNU/Linux的成功拥有更为具体的概念。目前参与过项目开发的志愿开发人员已经超过一千名,其软件库当中包含两万多个软件包(被编译至11种处理器架构当中),而且累计推出过的基于Debian的发行版及LIVE CD版本已经超过120种。这些辉煌的数字是其它任何一种Linux系统所无法比拟的。Debian的开发工作根据稳定性的逐步提升主要分为三大分支(如果算上尚处于‘实验性’阶段的全新分支,也可能说是四个):首先是“不稳定”分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sid’)、“测试”分支与“稳定”分支。从前到后,三者在软件包及功能的集成度与稳定性方面依次提升;连同该项目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这一切使得Debian赢得了测试效果优秀、漏洞最少发行版之一的美誉。
不过这种漫长而复杂的开发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Debian的稳定版本始终有些跟不上时代、过期得又比较迅速,特别是由于新版本每一到三年才发布一次的决策、很多希望尽快用到最新软件包及技术功能的用户不得不选择有可能存在问题的Debian测试分支或者不稳定分支。此外,Debian所采取的高度民主化开发结构导致很多最终决策实际上存在争议,不少开发人员也因此而开始了明争暗斗。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开始倾向于拒绝作出较为激进的决定,但这同时也限制了项目自身的发展速度。
选择理由:非常稳定;具备卓越的质量控制机制;包含超过两万个软件包;能够支持的处理器架构数量远超过任何其它Linux发行版。
放弃理由:保守——由于能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最新的技术往往无法被及时囊括进来;发布周期缓慢(每一到三年才会推出一个稳定版本);开发人员之间有时会通过邮件及博客进行相互谩骂。
软件包管理:使用DEB的高级软件包工具(简称A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