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评论】最新消息显示,新浪微博最新产品“微号”已于本月初开始小范围测试,并将首批优先使用权开放给了活跃的草根达人。
测试的“微号”业务分为炫铜、雅银、贵金三类,其中炫铜号段为免费号段,数量也最多;雅银和贵金号段则需要用微币支付一定的选号费和保号费,多为具有一定特征的号段。
比如,香港富豪李兆基之子李家杰在今年9月的慈善会上就为“weibo.com/888888”微号花费了150万元。
通过此举,新浪微博一方面开始了在收费增值服务方面的尝试;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开始向腾讯核心业务QQ IM业务发起了挑衅性进攻。
用户存疑?
一直以来,广告收入是新浪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最新公布的新浪2011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期内,公司净营收1.19亿美元中,广告营收达9180万美元,占总营收约77%。报告同时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净营收将在1.23亿美元至1.26亿美元之间,广告营收将在1亿美元至1.02亿美元之间,占总营收比将高于第二季度,超过80%。
基于广告收入之外,对其他营收渠道的开拓是新浪多年来的发展夙愿。
不过,从线下渠道,到SP,再到游戏业务,尽管有所尝试,但都未取得令投资者鼓舞的结果,至今未能打破营收单一的窘况。
而现在,微博为此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据其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已超过2亿,是国内最主流的微博平台之一。这是微号及收费微号推出的最大背景。
但对这个基于微博的收费微号业务,目前来看用户的热情并不是很高。
▲
在新浪微博上,有用户以“你愿意花200-300元购买‘微号’吗”展开了微调查。在这个数千人参与的调查中,73%的网友表示“不愿意”,选择“愿意”的只有7%。
▲
被调查网友意见认为,以门户为标签的新浪缺乏做产品的基因,即使目前的微博产品也都面临产品响应不足的窘境——其最新版微博产品就被用户纷纷弃用,而微号业务甫一推出更是暴露了不少问题。
比如,很多新浪UC老用户抱怨,微号一推出,他们原来申请和使用的UC号地址访问被禁止,需要重新去申请微号。
▲
易观国际发布的《2006年即时通讯季度平均活跃帐户数排名》显示,新浪UC用户在2006年约为2701万,排在QQ之后,MSN之上。
如此庞大用户群的利益不被重视,新浪微号业务的推广或会遇到一定的市场阻力。另一方面,以2700万用户为保障都未能发展起来的IM业务,新浪能否凭借微博东山再起呢?
资深互联网投资分析师许单单在其新浪微博评论称,不看好微号这个产品,“没有人会记住这个号码的,也没有地方用”。
不过,开发以微号为代表的增值业务于新浪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尽管微博是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但微博营销路径尚不清晰,其直接影响力尚未得到验证,要让广告主直接将广告投放在微博上并不容易。
在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管理学教授卡迪克看来,微博同Facebook一样,能让粉丝们将他们喜欢的某个品牌的信息传播出去,但与搜索引擎广告相比,微博上的宣传大多时候都不能产生直接的交易。
四处树敌?
雏形初具微号只是新浪基于微博的全盘战略中的一环。
实际上,基于影响力日益强大的微博平台,新浪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用户网络入口,并通过平台模式来巩固其在国内互联网产业竞争格局中的第一阵营地位。
这显然是当今每一个互联网巨头的必然路径和选择,但新浪第一战便将对手定位于最为强大的腾讯,7年前的新浪和腾讯开始各自发展,新浪通过媒体地位不断强化树立了网络媒体公司的强势地位,腾讯则通过QQ发展成为一家产品公司,目前7亿用户令腾讯毫无疑问在产品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对手。现在,新浪以社交产品微号来挑战腾讯的核心业务,则让人不免体会到难度,新浪微号无论界面还是功能,都与腾讯QQ、微信非常相似。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微号所基于的微博几乎代表着新浪的全部未来和竞争力,而腾讯微博仅仅是全业务平台中的产品之一。新浪将几乎所有家当都抵押在了新浪微博上。曹国伟在今年年初表示,今年是新浪投资年,公司将主要投资微博业务。与2010年相比,新浪微博今年的投资将增加1亿美元,主要用于产品开发、技术升级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而今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的投资已经同比增加了1400万美元。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新浪在微博业务上出现闪失,将对公司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而与新浪的投入相比,腾讯微博同样也有其完备的战略部署。比如,刚刚暴出的消息是,腾讯以1亿美元收购开心网,这无疑将大大增强其对新浪微博的竞争力。
第二季度财务数据显示,新浪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8.264亿美元,而腾讯财务资源净额为人民币156.410亿元,其中未计总值为人民币55.117亿元的无抵押短期借款。资金储备上新浪还是相差不小。
不仅通过微号开始挑衅腾讯,基于微博平台,新浪已经开始在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纷纷布局,直接挑战业内各行业的互联网巨头。
比如,今年3月,新浪收购了麦考林流通股的19%,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同时在微博平台上开始了电商入口的尝试。同时,其微博游戏动作也一步紧接一步,逐渐显现进攻性野心。新浪此番,可谓全力出击,几无退路。
但基于一个只有两年生命周期,且盈利模式未得到验证的微博平台,新浪是否暴露过早,已成为业界的普遍疑惑。而对于如此庞大的战局,业务模式从来单一的新浪能否驾驭得了,也有待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