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20年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历程的另类解读

  【IT168评论】它,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儿童青少年科普活动;它,虽然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但却承载着千万儿童青少年的远大梦想;它,伴随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脚踏实地的走来,为中国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以振兴中华信息化教育事业为己任,风风雨雨,不惧艰难,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年……

  它,就是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以下简称“表演赛”)。

  二十年,在斑驳的历史记忆中,我们依稀看到中国计算机教育走过的点点滴滴。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中,在“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伟大号召下,在“科学的春天”里,中国的计算机教育从一片空白发展到如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而计算机表演赛,作为中国计算机教育普及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在二十年的发展中,逐渐由一块普及计算机知识的试验田,变成了培养大批信息化人才的全国性质的教育基地。不断的将信息化的种子根植在了无数孩子的心中,培养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军。

  看到二十年前很多人见都没见过的计算机如今走进了千家万户,看到三四岁的小朋友都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我们感慨、我们感动,我们更为此感到骄傲。

  计算机教育,从无到有,艰难背后的坚持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中,计算机教育从无到有,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人的艰辛和努力。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赴美考察,受命带回了一台当时美国非常流行的家庭计算机,并将它赠送给了北京市景山学校。这引起了中国整个教育界的一片哗然,人们终于亲眼见识了代表世界尖端科技的家庭计算机。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那句激励几代人的伟大号召: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从那一刻起,中国响起了进军计算机普及道路的号角,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场科技革命中。

20年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历程的另类解读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市展览馆参观十年科技成果展

  虽然计算机的到来预示着中国即将进入一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革命中。但是面对国内计算机设备的欠缺,要想普及计算机知识,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尽快生产出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计算机。1985年“六一”儿童节,在中南海怀仁堂,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时任电子部部长的李铁映同志,当场决策:集中科技力量、联合有关部委、专项研发适合中国家庭、儿童使用的计算机和相应软件,并倡导举办“全国儿童青少年和中小学计算机普及教育的竞赛活动”。在各方努力下,一台售价不超过八百元的中华学习机诞生面世,人们终于看到了计算机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希望。国家领导人前瞻性的指导思想以及中华学习机的出现,为表演赛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影响数以亿计儿童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酝酿。

  然而,虽然当时中华学习机相对于进口而来的电脑便宜了很多,但是在那个年代,个人拥有一台中华学习机依旧是一项不小的投入。在信息化教育的春雷响起之际,对计算机知识的渴求,让一些优秀教师以异于常人的执着,他们用自己的实践成为了早期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推动者。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的中学教研室教研员袁志平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当年用中华学习机做物理实验,主要是关于核磁共振的实验,相当于今天ppt的文件。由于中华学习机没有字库,只能先请人用毛笔字写好,用白纸描在坐标轴上,再用汇编语言写出来。首页的核磁共振四个标题大字,一个字就要做好几天时间,所以这个实验几乎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在中华学习机上做出来的。”可见,当时教育工作者们在探索钻研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年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历程的另类解读
▲袁志平老师在第二十届表演赛汇报晚会中讲述他的核磁共振实验

  中华学习机表演赛应运而生

  当时除了像教师、科研等一些专业人士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外,大多数的孩子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没有验证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平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和推动下,原机电部、教育部、卫生部、妇联、科协、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关工委、残联、儿童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共同举办了一个以普及计算机教育为目标的赛事活动——中华学习机表演赛。1990年,第一届中华学习机表演赛正式启动。

  第一届表演赛,仅在京、津、沪三个地区举办。虽然人数远不如现在,但是学生们的参赛热情都非常高涨。表演赛带动了中国计算机学习的狂潮,并直接影响了中学乃至大学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曾经参与组织过表演赛的余洪绪老师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牛群的儿子牛童,第三届时参加了表演赛,并获得了三等奖。然而这孩子并不满足,决心一定要在下一届比赛中成为第一名。于是在备赛期间努力练习,终于如愿以偿。”余老师继续意味深长的说,“表演赛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那种努力拼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诚然,中华学习机虽然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中很短暂,但是它却对今后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中华学习机表演赛在这个时期更是点亮了中国儿童青少年“掌握数字技术,走向信息时代”的科技火焰,让他们带着所有中国人的殷切希望,在数字化世界里发光发热。

  新的曙光,新的希望

  到九十年代末期,个人电脑开始进入中国家庭,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新三件”,人们发现具有出色视、听表现力的计算机世界原来如此精彩。对于表演赛,在寻常百姓家逐渐兴起的计算机,给这个科技赛事带来了新的曙光,让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一下子变得不再那么遥远。

  1998年,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华学习机表演赛正式更名为计算机表演赛。同时,主办方紧合时宜地将计算机表演赛的主力参赛城市向更广阔的边缘和农村地区扩延,覆盖到全国的各大省市。各地老师以极大的热情带动中小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全新的赛事中。更高的平台,更强的竞争,更丰富的表现空间,让参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迅速得到提升。

  时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计算机教师,曾在表演赛中获得了6次“优秀辅导员”称号的陈文惠老师说到,“我一共参加了十届表演赛。北大附小每年都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学校还获得过表演赛奖励的386和586中华学习机,全体参赛师生都特别高兴。”像陈文慧老师这样一批具有出色实力的指导教师成为了当时赛事活动的领军代表。

  也就是在这个计算机慢慢普及开来的时期,更多的人发现了计算机操作中简便、丰富多彩的软件应用。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也开始和计算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计算机得到迅速普及的这一阶段也为互联网时代下的表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下的伟大转折

  “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2006年中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2008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53亿,首次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靠前位。

  随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表演赛也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2005年,威盛电子本着企业回报社会的诚挚之心,开始全面支持这项进行了十五年的赛事。威盛中国芯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为表演赛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比赛平台,不仅实现了创新性的网络比赛模式,更在全国建立了三十个省级赛区,参赛选手从最初的几千人到第二十届近500万人的庞大规模,一次次刷新着网络活动参与人数国内第一的记录,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表演赛为孩子们创新开发了网络基础、智能控制等10几个多元化项目和几百个创新软件,更成立了“《摇篮工程》威盛中国芯成长数字营”,通过在线培训、在线交流、在线比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用心连接”,让更多的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残疾儿童能够突破空间的障碍,自由地畅享数字生活的乐趣。

20年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历程的另类解读
▲第二十届计算机表演赛全国总决赛选手合影

  在第二十届表演赛汇报晚会中,威盛集团董事长王雪红女士说:“通过参与表演赛,威盛有幸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产品,为中国电脑教育事业尽一份心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期待感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共同投入、共同推动这样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兴旺意义深远的事业,使国家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20年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历程的另类解读
▲第二十届表演赛汇报晚会中秦新华女士和王雪红女士获得了“特殊贡献奖”

  从一片空白到比肩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用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影响力,实现了中国计算机普及教育不断更新的战略目标。在与世界沟通的数字化桥梁建筑中,表演赛发挥了巨大的力量,让更多儿童青少年通过这座桥梁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科技世界,让那些小小的梦想在无数人的热忱和努力下变成了现实。

  一个大赛,一段历史。回顾过去的20年,无数的人用热忱支持着表演赛的发展,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认识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也清晰的看到计算机技术的日益进步让表演赛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的发生着转变,而表演赛也从侧面折射出二十年来中国信息化技术全面普及的光辉历程。未来,表演赛将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继续并肩同行,继续为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添薪加火。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