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追求自由竞争市场 浅析开放平台的本质

  【IT168 评论】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目前处于一线的大互联网企业,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新浪(Sina),首字母组合起来正好是“大棒”(Bats)。如果加上奇虎360,那就是全角度覆盖的大棒(Bats360)。

  在5月31日的360开放大会上,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管企业如何发展,开放平台如何竞争,在商言商。不要老从道德层面考虑问题,就算打得再凶,我们也得珍惜互联网这个相对自由竞争的市场。”

  而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企业将自然随着价值链而迁徙,寻找一块又一块能够产生机会的价值洼地。企业不是公益组织,不断追求价值提升是它天然的属性,再加上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不管国外还是国内,都从来不曾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真正形成过绝对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形下,竞争的结果是持续创新和变革。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正处于群体变革的前夜——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百度和360相继向着开放平台演进,意味着互联网广泛的公司和新的创业者们将有可能以它们为土壤,获得超过以往的生存拓展空间;应对用户更深入的需求,将有无数新机会产生。比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华清飞扬这家公司,规模不大,2009年才开始进军社交游戏领域。通过与QQ空间的合作,它在两年的时间内用户数达到了数千万,每个月在游戏运营中,从腾讯就能获得数百万元收入,并还在飞速发展中。

  这时候,探讨这些中国互联网一线企业的开放是否有着“垄断”的目的,或者到底是真开放还是假开放,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不管是选择封闭或者开放,大企业们相继做出自己的决定,从战略到执行都必然是围绕自身利益和企业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只不过在这一阶段,它们的体量已经相继达到一定阶段,自身驱动、企业内部创新已经不足以支撑它们快速向着更高目标发展,这时候它们势必要通过与外部连接的方式,获取新的成长驱动力。

  实际上,没有一个企业的开放是为了“济世”,所有的开放和平台化都是为了获得、或者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而只要这种“垄断”对产业带来正向循环的价值,这种“垄断”就只能用市场竞争来打破,而不能成为制度和道德讨伐的对象。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基业长青的资格。

  与此同时,这些开放平台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彼此封闭,也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必然。对开放平台潜在的合作伙伴们而言,幻想一个全面开放的互联网“理想国”没有任何意义。它们需要审时度势、把握机会,选择最符合自己价值实现的平台,搭上这班快车。实际上,合作伙伴们对开放平台的选择,恰恰会驱动各个开放平台不断进步和发展。最终衡量一个开放平台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否真正推动了一群新成功者的出现。长期来看,这种循环对整个中国互联网都是一种有益的推进。

  所有的“平台化”都是互联网产业变化引发的必然结果,所有的“开放合作”都是基于商业利益而非道德体系所建立的契约。务实而客观的看清这一点,对整个产业链条都有好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