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人为操纵Pandora暴涨暴跌:硅谷陷困境

  导语:美国《圣荷塞信使报》撰稿人克里斯·奥布莱恩(Chris O'Brien)周二撰文称,Pandora上市后的暴涨暴跌源于该公司人为压低发行量,创造供不应求的假象,而这恰恰是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惯用手法。这种现象如果普及开来,就有可能导致硅谷陷入困境。

  以下为文章全文:

  暴涨暴跌

  在Pandora IPO(首次公开招股)后一周,幸福感已经荡然无存。

  投资者对科技股的狂热推动了Pandora的上市,并导致了该股首日的大涨。但随后,形势却急转直下。由于分析师给出的目标股价极低,加之投资者的匆忙抛售,导致该股第二天大跌。

  华尔街头一天还说Pandora是下金蛋的鹅,第二天却又说它是火鸡。情绪为何会发生如此之快的变化。“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美国IPO研究公司Hoovers编辑李·西蒙斯(Lee Simmons)说。

  事实上,我尚未发现有谁能够用传统智慧解释这种对Pandora态度的急速转变。

  圈钱信号

  这并不仅仅是Pandora的问题,还应当引起整个硅谷的警惕,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比互联网泡沫期间采用的惯用伎俩更能扼杀科技企业IPO市场。

  如果投资者认为科技企业的IPO是内幕人士和投行的圈钱工具,那么很多硅谷科技企业就有可能无缘IPO。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投资者正在对科技企业的IPO保持警惕。根据IPO研究机构Renaissance Capital的数据,2011年已经有19家科技企业上市。该公司分析师马特·泽瑞安(Matt Therian)表示,这些股票整体跌幅达到2%。

  即使是像LinkedIn这样暴涨的股票也已经开始回调,其股价从上市首日的94.25美元下跌到周二的67.81美元。

  Pandora IPO发行价为16美元,上市首日最高摸至25美元,全天以17.42美元报收。该股此后的4个交易日有3天下跌,周二收于13.50美元。

  商业模式

  然而,不仅是下跌幅度,Pandora的下跌速度同样十分惊人。上市第二天,部分分析师就将该股的目标股价定为每股5至6美元。美国投资公司BTIG分析师理查德·格林菲尔德(Richard Greenfield)给予Pandora 5.50美元的目标股价。

  他在研究报告中写道:“Pandora是一款优秀的消费音乐服务,但其商业模式无法媲美其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

  Pandora的上市文件中包含多种危险信号。例如,该公司支付给唱片公司的费率会随收听音乐的用户数和音乐播放量的增多而增长。换句话说,使用Pandora的人越多,其盈利能力越差。Pandora希望通过大幅增加广告销售额的方式来克服这一不足,但外界对于这一方法能否奏效仍然莫衷一是。

  支持Pandora的人指出,该公司去年的收入增长了150%。他们认为,尽管面临着苹果等企业的竞争,但如果Pandora能够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预装到汽车的音响系统中,便会面临巨大的机遇。

  泽瑞安说:“有很多积极因素可能已经被淹没了。我认为他们还有很多机会发展企业。”

  信息披露

  但问题在于,Pandora上市前已经明确披露了利多和利空因素。IPO后也没有出现新的重大消息。然而,该公司在IPO之前却表示,其股票需求非常强劲,并因此将发行价区间从7至9美元上调至16美元,而且将发行量增加了100万股。

  既然面临这些警告,投资者为何仍然如此狂热?他们仅仅是受到了LinkedIn IPO的刺激?还是在IPO路演中听到了什么?他们又为何在IPO之后迅速抛售离场?

  Pandora的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我曾经联系过Pandora,但该公司发言人黛博拉·罗斯(Deborah Roth)称,他们仍处于静默期内。他说:“上市并未改变我们的业务。我们仍然专注于听众体验,并致力于打造一家提供这种体验的长久企业。”

  人为操纵

  这种现象肯定与Pandora的发行量有关。该公司本次发行的股票不及其总股本的10%,而科企业的这一比例通常在20%至25%之间。通过在IPO前人为创造供不应求的局面,该公司就可以大幅提高股价,从而创造更多的炒作和需求。

  “通过将发行量降至10%以下,就可以创造市场的饥渴状态。”西蒙斯说。

  问题在于,这正是互联网泡沫期间惯用的伎俩之一,目的是确保企业上市首日能够大幅上涨。尽管这完全合法,而且已经向投资者明确披露了信息,但仍然对市场产生了误导,使得表面的需求高于实际需求。

  需要明确的是,我并不是说有人从事不法勾当,我只是认为,这种策略虽然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却会产生长期问题。而且,如果硅谷的投资者因此而失去对科技企业的兴趣,那么最终埋单的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鼎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