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手机应用偷流量成潜规则 问题在哪?

  【IT168评论】3月17日消息,谷歌Android刚刚爆出“吸费门”事件,近日不少消费者又投诉苹果iPhone偷取数据流量,“吸费”、“偷流量”成为手机用户的热议话题。业内人士透露,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下载或者上传信息,已经成为不少手机应用程序的潜规则。而这种情况目前仍处于无人管理负责的监管真空期。

  莫名其妙的流量

  有业内人士表示,偷取用户手机流量,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目前这种现象仍较为普遍。

  据相关统计,目前在中国市场,约有10%的Android应用程序存在含有恶意扣费程序的隐患;在常见的Android应用程序中,约4成被植入了恶意代码。这些手机恶意程序的典型表现便是,手机总是无缘无故地自动下载软件,而且自动联网,产生大量的流量,最终需要消费者话费买单。

  有业内人士还表示,不仅流氓恶意软件会偷取手机流量,很多正规软件也会如此。即使相对封闭的苹果iPhone也不能幸免。

  据《今日早报》报道,杭州某消费者的iPhone手机近期便连续产生了794条奇怪的上网记录,每次流量都正好1MB,半天时间就莫名产生了800MB流量。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广州某消费者近日则在睡觉时出现了900MB手机流量,按0.3元/MB收费,一晚的流量费就近300元。

  谁在偷吃?

  业内专家介绍称,一些来历不明的软件含有非法插件会“偷吃”流量,这自不必多说。而很多“正牌”应用软件也“偷吃”,则是由于其初始设置一般都是自动连接网络和更新的,不仅如此,部分地图、邮件、天气预报、输入法、日历、炒股、游戏、主题等应用程序均会自动更新,占用消费者的流量。

  “这里还有个跨国问题。很多需要自动更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来自国外,而国外如在美国一般采用包月,根本不需要担心所谓的流量问题,但在中国市场,手机在夜晚自己悄悄更新,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费用。”有专家表示。

  无人监管

  记者多方面了解到,当前消费者遭遇到的“偷流量”问题,手机产业链各方尚无一个明确的管理方表示负责。

  运营商的客服表示,流量由手机应用产生,和运营商没什么关系。手机厂商负责人也纷纷表示,与手机本身无关。

  “我们无法知道消费者都订购了哪些程序和应用,也没有权利帮消费者关掉这些程序。”苹果客服如此表示。

  微软前段时间也发表声明称,一些用户反映的Windows Phone 7(WP7)手机偷偷上传流量问题是由第三方软件导致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