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论企业IT架构模式

  【IT168 评论】  

  前言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人云亦云,云计算,雾里看花,物联网”。意思是说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两个概念非常流行,但深究其涵义,却仿佛雾里看花,很多人怀疑云计算、物联网是泡沫,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云计算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本文建议通过IT架构模式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企业需要怎样的云计算

  回顾十年前的.COM泡沫,当时的观点认为,只要将企业所有与数据相关的东西,全部投到互联网或者IT设备里去,就能获得你想要的增长点或者盈利点,泡沫的后果非常严重,美国政府曾经列出金融危机前后的GDP,经历了从波峰和波谷的周期,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到最近的金融危机,能看到.COM泡沫当时对IT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对世界其他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尼克拉斯在《冷眼观IT》一书中描述IT技术或互联网忽悠企业将钱投到硬件和软件上去,结果钱投进去了,回报却没有,或者说企业没扛到有回报的那天就倒闭了,因此需要冷眼看IT。作者认为,IT并非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或者经济增长点,所以,IT不重要了。之后的《世界是平的》、《长尾理论》也有类似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初,尼克拉斯彻底改变了他当初的观点,他写了《大转变》,重申了IT的重要性。他认为IT对世界的作用,并不亚于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导致的能源革命。

  举一个例子,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的摩尔定律认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2000年以前,摩尔定律主导IT技术的发展,而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提摩尔定律,我们听到更多的是web2.0、绿色计算、服务计算、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包括奥巴马讲的信息安全等等。

  再来谈谈苹果,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并没有出现新技术,他只是根据在线音乐的销售以及在线软件的消费创新了自己的模式,体现在产品上就是iphone、ipad,这些产品其实不存在新的技术,都是以前已有的,乔布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消费模式,为大家进行定制,再让客户来买单。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科技部组织了“十二五”规划,得出的共识认为,信息技术正在开始酝酿重大的变革。今天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50年前出现的布尔电路以及冯诺伊曼电路、编译原理一直沿用至今。信息论,技术和工程,在科学上并没有大变化,这种渐进式的改进到今天是非常好的,但是若还是按照上世纪60年代那套计算机和信息论的理论,一直渐进式发展,技术就无法再发展了,也无法实现摩尔定律所描述的每18个月便会翻一倍的目标。

  所以,信息技术必须要变革,变革的思路很简单,即质变和量变,质变是否定60年代定义好的那些,要么改掉数据模型,要么换掉布尔电路,布尔电路是0和1,也可以同时算出来,也可以用DNA,计算能力更强,能做更多的操作,例如并行操作。很多科学家呼吁直接替换今天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当然,这个前景是美好的,但却无法实现,且不谈实验室根本找不到DNA,如果全部依赖于质变,整个IT产业想必会遭遇瓶颈而无法发展。再谈量变,量变是产业界最主要的思路,主要基于互联网,互联网从最初的阿帕网发展为美国自然基金网,然后演变为今天的互联网,一直沿用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原理,但同时也不断的产生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支撑新的应用。这就是量变的作用。

  纵观整个产业界及学术界最主流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整合:

  一、 计算资源的整合,就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网格。今天人们称之为云计算。

  二、 对IT或者计算机用户资源的整合,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隐性互联关系,互联关系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络。

  三、 上世纪末提出来的所谓的物联网,希望把CPU或者计算设施嵌到某些物理系统,再将物理系统与互联网连起来,大家可以想象,当互联网变成计算机,设备不再是屏幕,而是各种各样的物理系,从而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的整合。还可以做更多东西,但是若要使互联网达到理想,一定要把数据输入到互联网上去做详细计算。

  最近十年,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新名词,可以发现,有所谓的趋势,这趋势用英文还比较好表达,计算机、计算机的用户,用互联网连起来,中文翻译叫“人--机--物”,大家可以设想,以后所有的人不管跟别人打交道,或是走在具体的楼里面,甚至走在大马路上,无时无刻都在利用互联网上的某些服务,互联网到底有多强,你可以设想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对你个人而言是无限的区域,这是整个大趋势,这一趋势非常遥远。回想10年前.COM泡沫,人们会思考:到底是信息技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还是某些厂家在炒作?投入一定要注意风险,10年前.COM泡沫告诉我们,面临IT新业务模式的时候,必须冷眼看待。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