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
导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开源社区是中国发展开源软件的软肋”。
开源软件来自于开源社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源社区成为一种成熟的大型软件开发模式。中国是开源的消费大国,相信没有程序员否认自己从未使用过开源软件。长期以来,国内的开源环境一直为人诟病。“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
在“2010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IT168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源社区是中国发展开源软件的软肋,原因有四:首先是缺乏开源基金会;其二是缺乏开源的群众基础;其三是缺乏开源的领军人物;其四是缺乏开源精神。”
IT168记者(左)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右)
倪光南表示:“开源社区是开源软件的社会基础,因此,支持开源软件和壮大开源社区应一起予以讨论。”
据共创软件联盟调查,在支持开源软件方面,有超过4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首先支持开源社区,可见,人们普遍认为开源社区是中国发展开源软件的软肋。
缺乏开源基金会
倪光南指出:“国际上的开源社区通常都有基金会进行支持,但是在中国却缺乏这类基金会。而且按现行规定,国家经费是无法用于支持有关开源社区的。此外,中国开源软件企业大多很小,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支持开源社区,民间资本投入高技术的本来就少,用于开源社区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缺乏群众基础
开源运动离不开开源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队伍最重要的一个基地,中国过去长期都是在Windows平台的教学体系上培养出来的,所以开源的人才严重不足。
缺乏开源的领军人物
倪光南表示:“因为缺乏群众基础,所以涌现出来的开源领军人物显然就不够了。”
缺乏开源精神
开源精神在目前中国还缺乏认同。什么是开源精神?也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回答,从网上去查,可以发现很多很好的词,如:自由、分享、互惠、开放、创新、团结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奉献精神。
倪光南表示:“在中国现实情况下,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还不太多,而且这些人长久支持也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对开源软件做了很多工作且不图报酬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迄今为止,中国对开源软件是应用多,贡献少,这与中国作为科技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发展好本地的开源社区, 无疑成了最迫切的一件事,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开源软件在中国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