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吉利如何“吞象”企业架构决定企业未来

  【IT168 评论】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尘埃落定,中国企业再一次上演了蛇吞象的神话!

  很多人都在担心,去年汽车业务盈利仅仅2亿美元的吉利如何振兴税前亏损为6.53亿美元的沃尔沃?蛇吞象以后,吉利会不会遭遇消化不良?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通过相对低成本的海外并购,企业可以较方便的获取到梦寐以求的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比如联想收购IBM、TCL收购阿尔卡特。但收购之后,吉利将如何成功搭建新的企业架构,是衡量这次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吉利首先要建立的一个治理架构,这个治理架构并非只适应企业一时需求,而是循环不断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

  实际上,“企业架构”并非一个新的词汇,《财富》500强中80%的企业都已开始应用企业架构,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针对企业架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如美国的ClingerCohen法案就强制美国的联邦机构必须使用正式的企业架构。长期从事国内两化融合研究的专家,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认为:“要搭建一个成功的企业架构,好的方法论支持以及一套科学的总体框架是非常重要。” 高新民指出“企业架构将帮助企业实现集中管理,减少内部损耗,能大大提升整个企业的一致性。”

  在这个层面而言,吉利的品牌文化与沃尔沃的品牌文化可谓是天壤之别,一个是长期生产10万元以下车型的国内民企,一个是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高端汽车品牌,联姻之后,两个品牌之间必将面对文化理念的冲突与交融!而面对这些冲突,只有搭建正确的企业架构,才能实现两者真正交融。

  事实上,吉利对于收购后的企业架构,已经有了一定的设想:设计吉利与沃尔沃品牌各自独立操作;承诺沃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不变,工厂不裁员;并为沃尔沃制定了全新的复兴计划,每年都会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并大加中国元素,包含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车型。

  这些在企业初级层面已有了一些“企业架构”的味道,而更深层面,企业架构在企业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支撑业务创新;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与控制风险。不仅仅对于蛇吞象的吉利,对于整个中国企业界,企业架构建设更具有普遍性。据市场咨询和顾问机构 IDC 公司2010年3月18日在北京发布的《架构企业未来—— 2010企业架构中国管理者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逾七成大型企业已开始构建企业架构,而另有10%的企业正计划构建!

(数据来源:IDC,2010)

  调研结果同时显示,TOGAF 是目前认知度与接受度最高的企业架构框架,TOGAF 架构受到了国内企业的绝对认可。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了解 TOGAF 框架方法,并且37.5%的企业在构建企业架构时,会选择 TOGAF 框架。

(数据来源:IDC,2010)

  作为企业架构的终极价值,中国企业极为认同“创造无边界信息流”的未来愿景,即通过安全、可靠和及时的全球互操作性达成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集成与有效访问,并最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集成。企业认为无边界信息流的价值主要集中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支持业务创新方面。为此,企业正逐步加大在战略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多工厂协同制造、产业链协同、对标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同时引入云计算、3G支持、企业动态建模等创新技术手段,以逐步实现构建无边界信息流的企业战略愿景。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