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2009年回顾:SOA从生死之辩到落地之困

  【IT168 评论】

  与前两年的炒作不同,SOA的2009年是从有关"生死"的争辩中开始的,那篇知名的博客《SOA已死,服务长存》就像当年的《IT不再重要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但厂商的步伐并没有随着争议停止,与此同时CIO们对SOA的认识也日益深入,但仍然对如何实施充满困惑。另外,作为SOA生命线的标准工作在这一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一切或许可以为SOA的2009做一个素描。

  SOA的生死之争

  几年前SOA刚刚进入媒体与公众视线的时候,不同的人对它的认知完全不同,媒体与市场营销人士将它作为一种革命性的趋势;而多数的工程师与架构师都认为SOA只是忽悠,没啥新鲜的。可以说,对业务人员太抽象,对技术人员太市场,SOA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在认知上就波折不断。2009年初,一篇名为《SOA已死,服务长存》的Blog更是将这种争论推向高潮,引发了一场关于SOA生死的争论。

  Burton集团副总裁兼研究总监Anne Thomas Manes在自己撰写的这篇Blog中称:"由于经济衰退产生的灾难性影响对SOA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从2009年1月1日起,SOA实际上已经死亡。"Manes认为,SOA是一个不成功的试验品,"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SOA没能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收益,继续使用SOA的名称会让人们感到反感。"

  这一质疑与前几年的《IT不再重要》的争论有着某种内在关联,人们关注的仍然是投入产出。应该说这种质疑并不是偶然的,去年开始,媒体对于SOA开始失去热度,大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味道。可以说,反思和质疑都是必然的,即使Anne不发出这样的声音,也会有别的什么人表达同样的观点。

  此言一出,在IT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分析师表示支持,并拿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师Steve Jones指出:"SOA是一种架构方法,而不是一种技术或者一件产品。并不是说SOA已死,而是意味着在无法销售更多的ESB和Web服务工具时,市场对T-SOA(Technology-SOA,技术性SOA)不再青睐。剩下来的,SOA的服务所带来的事实是SOA的起点不是那些绚丽的技术;如果你采用新的技术,而不具备服务的心态,那么你就会制造一定程度的混乱,结果会轻易地让咨询师和提供商利用EAI而大发横财。"

  OMG CEO Richard Soley则坚决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SOA是一种更好地结构化业务运营的方法,承认你的业务流程、精确地定义它们、捕捉它们、存储它们以及修复它们,所以你可以优化和重用它们。那真是个好主意。说它已死是说母亲和苹果派死了。"

  在国内,分析师曹宇杰对此也不认同。他认为,这恰恰说明SOA已渐趋成熟,正在从"技术推广初期步入纵深发展阶段,2009年开始的未来3年是SOA生命发展周期的重要阶段"。

  普元软件CEO沈惠中也表示,SOA不仅死不了,而且必须活下去。在某种程度上,SOA的服务构件化就像是软件和应用领域的"福特模式"--当服务被打包封装成一个个具有通用接口的模块时,软件的构建以至应用的实现就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的高效阶段--这正如福特发明流水线之后,汽车产量剧增,价格剧降,而此后,汽车也跌落"人间",开始了普及时代--"SOA也正在进入这样一个尖峰时刻。"

  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产生这场争论的原因还是大家对什么是SOA有不同的见解,如果说SOA是一项技术或者产品,可以说他已经死了,但如果说SOA是一种架构模式,那SOA则有着远大前程。

  SOA的概念被很多软件厂商用做了销售产品的包装,很多厂商把ESB等同于SOA,认为购买了ESB,SOA就指日可待了。殊不知,ESB的作用只是在于跨越异构的系统把服务连接起来,使服务与服务彼此能够沟通。在当前企业的IT系统中,服务尚且不存在,何来连接服务?即使存在服务,在未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根本没有采用ESB的必要。

  事实上,SOA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IT问题,企业必须从业务角度和IT角度两方面出发分析自己的需求,SOA更加看重的是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规划能力,把企业高层的战略考量反映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考量,无论SOA怎么搞,都要以业务为主线,以流程为线索,以技术为辅助。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质疑不但不会阻止SOA的发展,反倒是可以更有利于正本清源,引导大家进一步深入认识SOA的本质,而不被表面所迷惑。

  Gartner在1995年发明了一个叫"炒作周期(HypeCycle)"的曲线模型,利用它来观察、预测各种新科技被企业接受、落地的成熟度。这个曲线模型把任何一个新兴科技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触发阶段、夸大的期望定点(炒作最厉害的时候)、幻灭的谷底(被质疑、被否定的时候)、启示的上坡(应用开始出现并蔓延)、生产力的高原(广泛的应用,最终开花结果)。每年Gartner针对不同的行业和技术领域,都会更新其炒作周期曲线,2008年公布的曲线图中,SOA正步入"启示的上坡"阶段,表明SOA应用已经开始出现,并正在逐步推广过程中。

  软件厂商继续推进

  据统计,2009年国内软件产业总体规模约在7500亿元左右,其中SOA相关产业规模占到的份额非常小,这一方面因为SOA技术、标准和应用还在发展成熟过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SOA产业潜力巨大。

  2009年,在质疑的同时,厂商并没有停止脚步,依然在SOA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出。

  2月初,SAP以WebCast的形式向全球发布新一代软件套件SAP Business Suite 7,SAP称,与传统的ERP产品不同,Business Suite 7已经是一套完全集成化的业务流程平台。有了这个套件,企业就可以专注于各个具体的业务流程。同时,这款全新的商务套件也是基于SOA架构,以使得企业部署信息架构更加灵活高效。

  6月,IBM smartSOA 高峰论坛如期举行,IBM web sphere软件全球副总裁craig hayman在论坛上指出,实现智慧运作基于三点:一是动态业务流程;二是人的智慧协作;三是smartSOA,一个灵活的IT系统。

  7月份,甲骨文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业界领先中间件产品--Oracle融合中间件11g。甲骨文称,Oracle融合中间件11g是一个全面、集成、可热插拔和同类非常好的的中间件套件,Oracle融合中间件11g增强了全套产品的功能,如Oracle SOA套件、Oracle WebLogic套件、Oracle WebCenter套件和Oracle身份管理都增加了新的、创新性的功能。

  11月,金蝶EAS V7.0正式发布。金蝶EAS V7.0为金蝶和The Open Group携手合作后,以TOGAF架构为指导对IT和业务进行全新架构的ERP产品。金蝶称,该产品秉承60万家中国企业的非常好的管理实践,积极吸收各行业成功客户的中国管理模式以丰富产品应用。

  SOA市场在炒作之声渐稀的情况下呈现出少有的喧闹景象,如此多新的SOA解决方案的推出也给正在落实应用SOA的企业带来了新的选择。

 

 CIO:SOA何时停止空谈开始行动

  虽然"SOA已死"的论断被证明不是事实,然而SOA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的真正实现也并非易事,CIO们对于大规模部署SOA仍心存顾虑。

  2009年中,CIO时代网对CIO进行了有关SOA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62%的CIO听说过SOA,但对具体情况并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人所占比例为33%,仅有5%的人表示对于SOA很了解并有所研究和应用。

  在实施方面,57%的CIO表示他们所在的企业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只是正在了解的阶段,有19%的CIO表示已经开始积极规划,14%的企业开发个别基于SOA的应用,5%的企业开展了SOA相关的培训,由此可以看出,SOA的实施与导入还处于初级阶段,勇于尝试的人还仅是少数。一位CIO就明确表示,可以考虑开发个别基于SOA的应用,但实际应用有些细节需要明确,仍须谨慎。

  对SOA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调查,对于业务数据的理解要求很高,服务的标准化程度不够,以及目前还没有成熟的SOA产品和方案是最主要的两大拦路虎,分别占了62%和43%,其次,选择CIO对SOA概念还较为陌生和实施SOA成本太高,内部员工反对这两项各占19%的比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CIO对待SOA这一概念多了几分冷静,先行者已经开始吃螃蟹,但更多的人还在观望、在考察,看这个舶来品是否真的适合中国的土壤。

  虽然媒体在2009年报道了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但这些案例背后都有着场上的背影,属于是为厂商变相做广告,其效果仍然存疑。购买挂了SOA 标签的软件产品和SOA的真正实施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客户对SOA的需求并没有减弱,用作标签的SOA,其时髦性现在被云计算、Mush-up等后来的热词替代,但背后说的那个服务化的总趋势其实一直都在发展,因此才有SOA 已死的后半句,"尽管SOA这个概念已死,但是人们对面向服务架构的需求比以前更迫切了"。

  标准一小步 应用一大步

  SOA的普及和落地工作的不断开展,正在将SOA标准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标准问题日益成为SOA真正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CIO时代网的调查就显示,在阻碍SOA落地的因素中,33%的CIO选择了标准的缺乏。SOA技术、产品和标准都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不同厂商的解决方案也存在差异,这会让CIO心存顾虑,但这一局面在2009年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在国际范围内,SOA相关工程标准在2007年后成为关注热点,SOA的建模语言、架构、成熟度模型、治理框架等标准或规范正在OASIS、OMG、The Open Group等多个国际组织中开展研究。我国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09年12月22日,我国正式设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这是我国推进SOA标准的有一个里程碑。

  "SOA标准工作组"负责我国SOA国家标准制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SOA标准应用和推广,配合开展行业或领域相关的SOA标准化工作,并负责对口ISO/IEC JTC1/SC38 WG-SOA及ISO/IEC JTC1/SC7 SG-SOA承担SOA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与国际SOA标准化的融合发展。

  虽然SOA标准工作组是2009年刚刚成立,但相关的标准制定则是从2008年开始起步的。

  2008年3月28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召开了"SOA国家标准需求调研会",正式拉开SOA标准体系建设的序幕。2008年4月18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再次组织W3C、OASIS、WS-I机构成员代表与中国产业代表共同举行"SOA标准体系国际研讨会",围绕《SOA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广泛研讨。经过上述机构的共同努力。同年6月正式发布《SOA标准框架V1.0》,将SOA分为应用、架构、基础3个层次,共13类81项相关标准。2008年9月5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代表中国国家成员体参与WSSG工作会议,将《SOA标准框架V1.0》提交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 WSSG。我国在SOA领域的积极态度和工作成果在WSSG各国家成员体之间引起了巨大关注,WSSG在2008年11月的JTC1年会中将其工作范围拓展至SOA领域。2008年11月5日,首届"SOA标准化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为2008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在SOA标准工作上的所有努力划上一个完美句号。

  2009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继续埋头耕耘,联合合作各方,完成《SOA标准体系白皮书》、《SOA用户指南》、《中国SOA标准体系研究报告》;规划申报19项SOA中国国家标准,其中《SOA术语》、《SOA总体技术要求》、《SOA标准化指南》、《SOA服务质量评定标准》等3项获批正式立项。2009年5月和10月,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努力下,中国分别正式成为ISO/IEC JTC1/SC7/SG-SOA(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OA研究组)与ISO/IEC JTC1/SC38/WG-SOA(分布应用平台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OA工作组)的召集人国家。不久前,11月10日-11日,在ISO/IEC JTC1/SC7/SG-SOA(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软件和系统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OA研究组)首次秘鲁会议上,上海复旦大学吴杰教授代表中国国家成员体首个介绍提案《SOA工程标准提案V1.0》,引起参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2010年SOA的几个预测

  虽然预测总是很难准确,不过我还是就SOA在未来一年内发展的新动向做出了下面几个预测。

  1、对云计算的兴趣将会推动许多企业采用SOA架构

  对于那些想要充分利用"埋藏"在"云"中的资源的企业来说,它们很快就能理解只有将他们现有的架构"面向服务化"才能做到这一点。虽然灵活性和可重用性仍然是SOA 不变的口号,不过许多新的SOA解决方案将打出"云计算"的旗号。

  2、域间SOA技术或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中间件技术将会企业越来越多的注意

  它们可以在公司之间或企业内部的SOA实例之间提供可扩展服务和信息存取。事实是,大部分的SOA解决方案不能大规模扩展到某个单一的问题域,因此,这一技术将成为SOA战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3、SOA治理解决方案将会越来越完善

  到2009年,"劣质"的SOA治理解决方案将会越来越少。由于人们工作的重点将放在过程和手段上,因此,能够支持人和过程的非常好的技术将胜出。这是有关"我们做什么"以及"谁做什么"而不是"我们使用什么"的一个系统性改变。对于那些SOA治理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的供应商来说,仍然有机会抓住市场;这只是一个是否愿意进行重大变化的问题。

  4、SOA开始产生变体概念,比如企业架构

  EAI(企业应用集成)演变为SOA,SOA也将演变成其它概念,但是作为核心架构模式,这些概念将仍具有重大价值。在IT世界里,没有消失的概念,我们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重新利用它们罢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