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技术已经渐渐地融入大家的生活中,成为“移动生活”。目前,大多数人所感受到的移动生活是以PDA、Smartphone、随身播放器(例如 Apple iPod、Sony VAIO Pocket)为装置,搭配各种应用,例如:沟通、订位、购票、交友、信息、地图、播放、储存。可以预期的是,这些应用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这些以手机和PDA为主的移动生活之外,还有许多移动技术也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移动生活的一部份。有些技术需要花多一点时间,例如:电子纸(epaper)、Head Mounted Display(头戴式屏幕,四年前我买过一个,很酷,但稍嫌笨重,且价格太高)、Mobile Agent?等,这些技术不会这么快出现在我们身边。但是有些技术则已经相当成熟,与我们近在咫尺。本文章要介绍两个近在咫尺的移动技术,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就会成为我们移动生活的一部份。一个是Smart Watch,另一个是Data-To-Go。文章最后,会提到移动通讯最大的绊脚石为何。
Smart Watch
台湾地区是世界上手机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一个人有将近两只手机。你以为手机已经够普及了?事实上,手表更普及,而且手机会忘了携带,但手表被“绑在”手腕上,所以不会忘了携带,就这方面来说,手表是一个很好的移动平台。手表如果只是单纯地显示时间,无法具有各种运算功能,就无法被视为移动生活的一部份。但是这样的情形即将改观,微软推出一套称为Small PersonalObjects Technology(SPOT)的技术,且已经将此技术应用到手表上,这样的手表称为Microsoft Smart Watch。已经有一些手表厂商开始推出支持S P O T 的Smart Watch,全都是赫赫有名的手表大厂,包括了:
Tissot(天梭)High T
Swatch Paparazzi
Suunto(顺多,专门做潜水运动表)N3
Fossil Round、Fossil Square、FossilDick Tracy(迪克崔西,一个漫画人物)
Abacus Round:Smart Watch除了能执行程序之外,最重要的是,它能利用FM广播的信号来接收信息。这幷非创举,因为之前就有手表这么做,但是都没有太成功。但是当微软现在开始这么做时,成功的机会就很大,因为:
SPOT 是一个开放平台,任何.NET/C# 程序员都可以很快地写出SPOT程序,这有助于各种新奇的应用出现。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n)会带动需求。
微软不只设计SPOT平台,还经营MSN Direct Service(www.msndirect.com),整合各种信息提供者,提供各项服务。微软已经在超过一百个大都市提供MSN Direct Service,目前这些都市都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手表的时间不需要手动校对,可以直接利用FM接收准确的时间(电台使用精确的原子钟,以确保时间的正确)。如果旅游到另一个都市,且该都市是在MSN Direct的覆盖区域,时间会自然设定成该地点的时间(例如从美国东岸搭飞机到西岸,Smart Watch的时间就会自动从美东时间变成美西时间)。如果你到了一个没有MSN Direct 的都市,那么就必须手动设定时间。
MSN Direct 利用许多频道(channel)进行广播,提供各种信息。MSN Direct的各种信息来自各大媒体厂商,例如:ESPN提供运动新闻、MSNBC 提供一般新闻、TheWeather Channel提供气象信息。目前MSN Direct 的频道包括了:
新闻:实时新闻与重要新闻。
Weather:目前都市以及世界各大都市的天气状况(超过70 个都市)、三天预报、风速、风向、湿度、气压、紫外线(UV)指数。
运动:各种运动赛事的成绩。
讯息:能接收来自MSN Messenger的讯息,(但不能传送讯息出去,因为Smart Watch 只有三个按钮,没有文字输入设备,也没有发射讯号的功能)
股票:各种股票指数。
八卦:让你放松一下的信息,包括了“今天是什么名人的生日”、“历史上的今天”??等。
星象:什么星座的人今天会倒大楣、走在路上会捡到钱??等。
乐透:取得最新的中奖彩券号码。
除此之外,Smart Watch也可以和PC 的Outlook Calendar进行约会信息的同步化(必须在PC上安装MSN Direct Calendar Add-In)。你可能会觉得很好奇,利用FM广播的方式来传递MSN Messenger讯息,可不可行:
1.会不会导致原本要传给你的讯息被大家都收到,没有隐私可言?
2.会不会有太多人的讯息要同时广播,讯息要排队很久才能被广播出去?
这两个问题都已经在MSN Direct 中解决掉了。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每一个手表都有ID,个人讯息(例如MSN Messenger 讯息)都会被附上ID,只有两者ID一致时,Smart Watch才会接收该讯息。第二个问题则是利用区域划分的方式来解决,每个手表都有一个归属区域(home area),个人讯息只会在该归属区域的电台内广播。当Smart Watch使用者因为出差等因素离开归属区域,而到另一个区域时,可以到MSN Direct 网站上将某段时间的归属区域改成别的地区,以确保继续收到MSN Messenger 讯息。SPOT 是一个.NET 平台,比.NET Compact Framework更小的.NET平台,目前SPOT所支持的.NET API尚未对外公布,只有少数和微软有签署NDA(保密协议)的公司或个人可以取得该信息和相关的开发工具。开发的方式和Smartphone或Pocket PC类似,是利用Visual Studio 搭配Smart Watch仿真器(Simulator)和debugger,使用的语言与平台是C#/.NET。为Smart Watch 所开发出来的程序,可以利用下面两种方式安装到手表上:
利用USB将PC和Smart Watch进行连线。
利用FM 电波的方式(On-The-Air),透过DirectBand 频道将程序安装到手表。
Smart Watch其实也有诸多限制:
即使位于FM 覆盖区,但讯号仍可能因为地形或建筑物而被屏蔽,或邻近电器设施而干扰,甚至被地下电台盖台,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接收不良。而FM的信息携带量不高,也是一个问题。
充电一次只能维持2-4天,所以需要经常充电。
程序不可以太大,必须在数十KB之内,最好能在10KB之内。屏幕大小为1 2 0 * 9 6 (为Smartphone的三分之一),单色,无灰阶(non-grayscale)。可以使用的按键只有三颗。
Smart Watch 虽然配有嗡鸣器(beeper),可以利用电压控制音量和音频,但是能发出的声音很有限。
目前,一支Smart Watch加上十二个月的MSN Direct 服务,大概需要300-400美金。
Smart Data-To-Go Device
我常常会需要在回家之后接续上班时的工作,或者是在上班之后接续昨天在家中的工作(我不承认我是工作狂,这只是现代人的常态),为了避免数据同步的困扰,我选择只使用一部笔记本电脑,上下班时随身携带。虽然现在笔记本电脑已经越来越轻薄,但总还是需要1~2公斤的重量。而且以我的例子来说,我幷不会在公司和家中以外的地方(例如Starbucks 或捷运上)使用计算机(Sex and the city“欲望城市”影集的Carrie认为在Starbucks 内用计算机是很做作的行为),所以,在公司和家的路途中,我基本上只是把笔记本电脑当作随身碟在使用。但是随身碟幷不聪明,数据的备份管理都得自己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要天天进行。
我真正需要的是Smart Data-To-Go装置(已有厂商开发出这样的产品),能够让我:
随身携带数据幷在不同的PC上同步化数据。
Data-to-go装置一旦接上PC,就自动进行同步化。
同步化所需要的时间必须越短越好。这一点很重要,我不想在急着上班或急着下班时,却得花上半小时进行数据同步。
Data-to-go 装置上的数据必须可以压缩,以提高数据储存量。
Data-to-go 装置上的数据必须能加密,以免他人窃取数据。
我希望同步化的数据报括了:
我的文档:我写的程序与文章,
我制作的网页与图片
邮件:邮件内容、通讯簿
网页浏览器,例如书签(bookmark)、首页、Cookies、各种设定??
日历:待办事项、约会
我的图片、我的音乐
我最近的文件。
甚至连桌面上的Icon、桌布都能同步化。
可以预期,在不久的未来,SmartData-To-Go将会被整合进Smartphone,成为Smartphone的附加功能之一,而USB连线同步的方式也会变成蓝芽(bluetooth)无线同步。
笨蛋,问题在电池
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CPU 运算能力越来越强,应用程序纷纷出笼,无线网络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法令也急起直追??移动生活的前景晴空万里?其实不然。目前,移动生活的瓶颈在电池。IC 技术至今依然符合穆尔定律,每1 8 个月可在同体积内塞入两倍的电路(更何况运算时脉仍在提升中),但电池技术则遥遥落后。数十年来,从碳锌电池,碱性电池,到镍电池、锂电池、氢氧电池,电力虽然有提升,但是提升的速度仍然太慢,电池化学技术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电池成了移动生活的最大绊脚石。
移动生活仰赖电力足、体积小的电池。我的Mio 8390 Smartphone电力只能维持约1-5 天、Smart Watch 预计也是维持两天。这些移动装置的主人常常要记得充电,否则Smart Device 就会在你需要它的时候电力用罄,Smart Device 顿时成了Dumb Device。(真巧,写此文章时,我的手机电力只剩下一小格,随时会没电,而我的充电器没带在身边。)
许多人都将希望放在燃料(fuel)电池上,因为燃料电池环保(燃烧后的结果是水),可以随时补充燃料,且所提供的电力也比较高。以手机来说,锂电池可以支持6~8小时的通话时间,未来会推出的燃料电池预计可以支持3G 手机两倍通话时间(约16 小时),笔记本电脑也会开始使用燃料电池,一般的干电池也会变成燃料电池(例如:Panasonic 刚刚于11月推出的氢氧电池虽然是熟悉的干电池圆柱外观,但其实内部是燃料电池)。随着移动装置的耗电量持续增加,电池技术成为关键,燃料电池能否解决此燃眉之急,让我们可以享受无拘无束的移动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