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分析评论】
目前主流的应用软件产品包括ERP大部分是基于C/S架构开发的,所以软件的技术框架都是以满足局域网内的应用为主。基于C/S架构的应用因为响应速度快、操作界面的个性化、对复杂流程的适应快,在面世之初受到企业热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架构应用开始受到冲击。企业集团化的加强,分支机构的设立,使得围绕C/S架构应用的接入问题接踵而来。
C/S架构应用陷入沼泽
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
信息化的不断普及、管理软件的深入应用, ERP等软件的接入已经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企业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多,包括渠道、合作伙伴、移动办公需求不断增加,对远程接入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通过任何网络方式都能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企业关键应用,对企业而言越来越重要。
C/S架构的应用革新迫在眉睫。
B/S架构出现拨开迷雾
B/S架构(Browser/Server)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实现了对C/S结构的改进。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
相对于C/S架构不能提供真正开放的环境,B/S结构的前端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企业内的WWW服务器可以接受安装有Web浏览程序的Internet终端的访问,作为最终用户,只要通过Web浏览器,各种处理任务都可以调用系统资源来完成,这样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较低。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可是由于B/S产品人机交互界面比较差,远程打印瓶颈问题,还有报表设计问题,安全问题、接入速度问题等等,制约了B/S产品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