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 2009年8月27日下午,IT168视频中心演播室,IBM中国开发中心Rational总经理严成文接受IT168记者专访,畅谈IBM Rational产品的前世今身、解密Rational技术开发细节与团队,诠释Rational在“智慧地球”宏伟目标下的具体角色。
严成文,从早年在一家初创软件公司担任首席架构师开始,就与Rational结下不解之缘。随着这家公司被Rational公司收购,Rational公司又在2002年被IBM收购,严成文从Rational到IBM,一直伴随着这个产品的成长与发展。2008年7月,严成文从美国加州的硅谷实验室调任至北京的中国开发中心,负责管理和领导Rational开发部门。在他的带领下,这一年来,Rational的业绩有了质的变化。伴随着Rational走来的每一步,严成文都比旁人有着更深的理解。
一段Rational的传奇
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段传奇。1981年,美国空军学院的几个同学共同创立Rational公司。美国空军学院位于科罗拉多州,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几位创始人在学校的时候,就帮助美国空军做一些编程工作。那时美国空军所用的编程语言叫Ada,当时没有任何开发环境。他们看到了这一需求,于是在1981年成立Rational Machine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的第一个产品是Rational Environment,实际上就是一个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工具。刚开始他们还有自己的硬件产品,名为R1 Thousand。很快,他们看到软件市场的巨大潜力,而硬件市场将逐渐萎缩,于是将公司名称改成Rational,开始专注于软件开发产品。
从一开始,Rational就致力于打造一系列好用的开发工具,来帮助开发人员开发更好的软件。随着Rational的发展,先后发布大名鼎鼎的面向对象开发工具Rational Rose,创造业界统一标准(后来成为OMG标准)的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建立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ational统一过程),以及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配置和测试等全线产品,直到今天基于Jazz的软件交付平台。所有这些都是Rational从注重软件开发、软件交付,逐渐将方法论和各种工具集成起来所提供的一个完整的软件交付平台。
在严成文看来,Rational最大的改变发生在被IBM收购以后。被IBM收购后有两件事情他记得特别清楚:“第一件事情就是Eclipse开放源代码,这使得很多Rational产品都转型到Eclipse上,效率提高很大。另一件事情就是Jazz。我记得2004年,刚开始这个项目的时候,被叫作Apollo(阿波罗计划)。但是,我们信心十足,因为它对于软件开发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经过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去年我们终于发布基于Jazz的第一款产品RTC 1.0(Rational Team Concert 1.0)。从那时开始,Rational正式走向新一代基于Jazz的软件交付平台。”
一个专业的团队
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段传奇;而从事这一产品开发的人一定也有自己的故事。Rational中国开发团队自2005年成立至今,在短短四年内通过努力,从一个人都没有,到今天几百人的团队;从刚开始的外包测试中心,到今天接近于世界级水平的开发和测试团队。今天,几乎所有的Rational产品都在中国开发中心有所涉及,其中很多都是Rational的重要产品,包括Rational Team Concert、Rational Quality Manager等;中国技术团队所做的工作也从开发、测试到产品规划、技术管理等非常全面。对于全球Rational,Rational中国开发团队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今天没有中国开发中心团队,Rational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硅谷实验来到中国开发中心,严成文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团队的成员都非常年轻,很有朝气,很有激情。团队基础好则是中国团队的另一特色:“团队员工85%以上都是硕士毕业,这是国外根本比不上的。员工的基本功非常好,而且工作非常努力。但是,我们也有不足的地方。跟国外比起来,我们的经验显然比较少,开发软件的时间也不够长,从开发理念到使用工具的意识都还有待于改进。”
如何弥补开发经验上的不足,以提高开发新手的技术能力呢?严成文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经验:“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他们找到一个‘师傅’。师傅在中国已经有很长历史,我们的Master Program就是为每一个中国开发人员在北美找一个师傅,有的时候是甚至两个、三个在不同的领域里的师傅。这样能通过他们不断地紧密沟通,把美国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意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中国技术团队。这件事情对我们中国开发团队的影响巨大。”
作为一位拥有超过18年开发以及管理经验的管理者,严成文服务过从小型初创公司到大型行业领先厂商的各类规模公司,对于自己的团队他是如何定义,又是如何要求的呢?其实,他对自己的团队要求非常简单,只有两点:第一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软件开发人员,从而把我们的实验室变成世界级的实验室,带领中国的软件开发,带领中国软件开发的革命。第二就是要利用中国的实验室,帮助中国的客户成功,不但帮助客户学会使用我们的产品,而是要把本地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带给他们,使得中国软件开发企业的规模有大的提高,使得中国软件公司能够跻身世界级的软件企业。
总结自己多年的开发和管理经验,严成文也为所有致力于软件开发事业、希望进入IBM工作的开发人员提供三条具体的建议:第一,如果想进IBM,可以找机会多学Rational产品和技术,同时多掌握软件开发流程方面的知识。比如敏捷开发、RUP,这些知识能够将你跟其他人区别开来。第二,则是软技能: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软技能都非常重要,同样是能够让你脱颖而出的优势。第三,就是找到一个师傅,可以是已经在IBM工作的员工,也可以是已经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很久的经验人士,找这样一个师傅给你指点和帮带非常重要。每一个有成就的人,在他们上午事业生涯里,都有这样一个很有帮助的师傅。
一种智慧地交付
去年以来,IBM抛出“智慧的地球”理念,由此带来的影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断扩散,对各产业链、各层级IT厂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Rational,“智慧的地球”如何具体的体现在其上呢?严成文认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的提出非常切合时机,并将对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而‘智慧的地球’需要更智慧的软件。我们如何能够把城市交通管理得更好?不是需要我们修更多的路,造更多路灯,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利用软件来更有效地控制交通、减少堵车、降低油耗。通过软件让世界更智慧,必定离不开一个智慧的软件交付平台,帮助我们创造更智慧、更好用、更高质量的软件,帮助我们更加智慧的交付软件。”
智慧地交付就是希望以最小的投资、最准确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价值,而这与IBM最新提出的一个观点——软件经济学——不谋而合。对于软件开发本身、对于开发人员,软件经济学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软件经济学也是随着软件开发的发展被逐渐提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严成文娓娓道来:“如果从历史上来看,最早我们是以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待软件开发。那时根本没有把软件开发与跟经济效果联系起来。记得我在第一家初创公司的时候,开发一个软件,我就是想把内存做得最小,因此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最后比较效益和所花时间,把内存需求变得最小的经济效益其实并不大。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反映地正是过去我们在软件开发的时候,没有非常注重软件经济效益的情形。软件经济学由此诞生。”
把软件开发作为一个商业流程,就是每时每刻都要想到IOR(投资回报)。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或者为什么要做这么简单,都是因为经济上的考虑。其他需要考虑的还包括软件维护成本,因为软件维护的成本远远大于最初开发它的成本;业务需求目标,作为软件开发来讲正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都是软件经济学要考虑的因素。
现在的挑战跟三十年前的挑战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没有人再关心你在开发过程中是怎样的,人们关心的是你能否交付出一个好的产品供人使用。因此,软件经济学的提出,对于今天的软件开发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一场软件的革命
在今年的Rational软件高峰论坛上,IBM软件集团Rational总经理Daniel Sabbah用到这样一个词“软件的革命”。他举例道:“二、三十年前,我们花很多的人力、物力来建立能源系统、材料研究,目的是建造超音速飞机。今天与之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飞机的高速稳定性都要靠软件来保证。以前是软件比较少,机械比较多;现在相反,软件发挥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更多的软件被内嵌到设备当中,成为智能的部分;软件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成为一个系统。这种复杂性让我们有很多机会发明更多智慧的产品,发明更多高效的产品,让这些产品成为智慧的地球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是最新一轮的创新的革命。作为软件工程师,我们也有机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给全球各行各业带来创新。新的机遇让我们成为整个社会演进的中心,关注的行业。”
在专访中,严成文也多次提到这一观点:“软件的比重在经济、产品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比如汽车,在美国把汽车叫做“移动的服务器(Moving Server)”。什么是汽车?汽车就是一块金属、四个轮子,再加一个驱动系统,剩下就是一吨软件。意思就是汽车已经变成一个软件产品,这也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大趋势。我们说“智慧的地球”,说软件革命已经开始,就是这个原因:软件在我们的世界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即将结束专访的最后,严成文再次鼓励所有软件开发人员:”我认为这是一场软件的革命,这场软件的革命将在中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中国有人才,有市场,所有已经从事或者将要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人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把中国的软件工业向前推进,成为世界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