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四种意识”引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IT168 分析评论】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将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部门、企业与市场和企业与社会之间建立并创造先进、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及融洽、和谐的内外部人文环境,从而形成一整套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围绕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应该以“四项意识”为先导。

    一是以人为本意识,构建企业与员工“兴衰有我,荣辱与共”的关系

    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的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是一切活动的主体,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人来制定,同时也需要人来执行,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人来计划,同时也需要人来组织和实施,因此员工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水平和技术人员水平等,从某种程度上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所以企业的一项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持续稳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以人为本要求企业要在员工中深入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爱岗敬业是企业对每一位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员工进入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还是个人诚信的一种表现。爱岗敬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工作行为,是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企业、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方式。倡导全员爱岗敬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真正建立与企业“兴衰有我,荣辱与共”的一体关系。

    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机制。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只有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基础上,营造宽松和谐的用人、育人环境,使人尽其才,众人成才,建立和谐企业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其核心是充分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珍惜员工的劳动价值和员工的创造力,真正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正当权益,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考核、奖励、晋升等方式,全方位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多数员工,特别是让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实现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二是发展意识,建立企业与市场“追求卓越,勇于开拓”的关系

    发展是建设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这个经济实体承担着为股东(投资人)实现资本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责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和员工是利益的共同体,只有企业兴旺发达,员工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一个企业如果生产经营搞不上去,没有效益,国家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就会面临倒闭和破产,员工就会面临失业,和谐就无从谈起。

    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是指根据企业核心产品和业务参与竞争的经济行业和领域,是受价值规律决定的一个无形的空间,是一个行业主导产品和业务需求、供给的总称。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上的优势,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作为我们施工企业,要以创建精品工程为核心产品展现自我、回报社会。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抓安全、抓质量、抓科技创新、抓工地文明施工,要制定企业品牌战略计划、规划,有目的性地开展品牌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媒,扬美誉、树精品,打造“中铁四局”的行业品牌。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企业管理,通过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提高全员学习力;通过优胜劣汰及人才机制的引入,提高员工的竞争力;通过“三项制度”的深化改革,提高全员的创新力,以此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

    三是协调意识,构建企业与部门“政令畅通,均衡发展”的关系

    企业下属各部门、各组织是企业机构设置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按业务划分,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目标、任务的基层单位。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和下属机构。如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按划分的业务范围独立完成经营管理工作和任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日常管理和考核、配合其它部门完成公司整体工作目标和任务等,企业下属机构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必须做到“政令畅通”,各部门之间工作有序、关系顺畅,避免推诿、扯皮现象,才能保证企业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项事业之间均应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好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保持企业内部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就是要处理好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企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企业发展拥有不竭动力。协调发展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企业才能最终实现和谐。

    四是大局意识,构建企业与社会“良好形象,和谐环境”的关系

    企业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要,依法纳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重大社会责任,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生产者,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与社会紧密相连,共生共荣。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双重效果,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依赖于和谐企业的发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