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我眼中的CTO:提升IT管理的价值

  【IT168 专稿】最近由微软中国联合IT168共同主办的一场2008-2009年度最火热的IT专业人士大型网络选拔活动——“寻找下一代CTO”活动,吸引了全国4万多名IT人士的积极参与,受到了广大IT技术人才的普遍青睐。网站首页有一个很搞笑的视频“美女记者第一次之寻找CTO”。画面上是一个刚入行的美女记者手持“CTO电视台”的麦克风,街头走访市民。买药者认为是“OTC”(非处方药);社区大爷认为是“谁踢我?”(不尊老爱幼),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说“超甜哦!””……搞笑十足。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很多人对“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首席技术官)缺乏了解,做CTO更无从谈起。整个活动是以“发掘潜能、提升技能、超越自己”为主基调,其中凝聚了微软对技术勇于创新的追求。微软还为总冠军提供微软的工作机会,提供奖学金及奖品以便提升个人价值,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求职压力自然也不可小觑。
 
  自从活动举办以来,我就较早地参与进来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活动。就活动的考试内容来说,参赛选手要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对选手的综合技能水平要求很高。通过参赛,使我既增长了IT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IT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我来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取长补短”,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的。我很荣幸能成为首个“全能王”月度冠军,并且感谢微软给了我一次实习的机会。

  通过一天的实习,让我看到和学到了微软许多新的产品和技术,比如RoundTable,UC(统一沟通),WIN7,Server2008,Hyper-V等等,并且结识了许多IT界的精英,向他们虚心请教,从中也学到许多知识。在微软实习完毕和接受IT168采访后,同事们对我也是刮目相看,纷纷向我表示祝贺,有了他们的鼓励,更加增强了我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对于我来说,比赛的成绩属于过去。面对未来,我会继续坚持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迎接下一个挑战。如果我能晋级五强,就可以有机会参加全球优异公司的面试来检验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

  CTO(首席技术官)作为一个外来名词,在中国还不多见,随着网络热潮传进中国的CXO系列中的一员,CTO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是技术人员所能达到的最高职位。它是技术资源的管理者,也是很多技术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其职责是把握总体技术方向,对技术选型和具体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和把关,完成所赋予的各项技术任务/项目。通俗地说,就是跟公司的管理团队讲技术,跟技术团队讲管理;要有三分之一技术,了解学习新的技术,不必通透其中细节,只要能看懂就行,能把握其技术发展趋势;三分之一管理,一是自身的管理,二是他人的管理;三分之一沟通,就是用不同视角,与管理团队、技术团队进行沟通同类事情,必须通晓管理和技术群体的语言,是两者的桥梁。

  对于CTO来讲,经验远比技术本身来的要重要。因此,从业经验丰富与否往往决定了一个管理人员是否比别人更优秀的一个前提。可能很多人都认为CTO就是一个技术超强的类似于“技术总工”的技术人员,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以我的观点看来,成长到CTO的职位,就好像是培养一个大学生一样,知识面的不断扩展,资历的不断丰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技术洞察力的不断敏锐,是需要靠学习、实践及教训来造就的。成功的CTO应该都具备两个重要经历,那就是从事过中层管理及技术领导职位。我认为,一个好的CTO,关键的素质并不一定在于他的技术能力有多么好,而是怎样调配企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去进行技术指导。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首要的条件是要有刻苦的钻研精神,这个因素对于技术人员尤为关键。软件行业历来是一个每天都在发生天翻地覆革新的行业,能否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变化的环境中立于潮头,刻苦学习是唯一的途径。优秀的技术人员,应该具有好奇、永不知足、不耻下问、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其次,我觉得潜质对于优秀的CTO也是不可或缺的。潜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培养与挖掘。有些人悟性比较高,这样对于新技术的把握就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进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悟性”就是潜质的一种体现。

  再者,我认为冒险精神对于从事前沿科技及软件产品研发领域的CTO来讲也是一个优势。当然,冒险并不意味着盲目,冒险不是赌徒的那种孤注一掷的赌博,而是在理性的评估及分析下的果断决策。第四,固执,或者说专注,也是成功的一个秘诀。软件行业的技术面太广,不可能尽收蘘中。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倘若你有好多“技术”鸡蛋,那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吧。综上所述,我认为CTO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刻苦的钻研精神,加上优秀的潜质、前卫的决策能力及专注的发展眼光。当然,技术能力是成为CTO的一个前提。而前面所谈的四种素质就是如何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迅速超越别人的强劲动力。有一流的技术水平,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只能称为合格的技术总工。所以,管理执行能力是一个CTO和技术总工的根本区别。而这些管理能力的区别体现在对技术的评估、规划及引导。
 
  为什么CTO要执行技术的评估?首先,并不是越先进的技术越好、越符合公司的发展,Windows Vista就是一个例子。有些技术领域,成熟稳定的技术可能生命周期远比新技术来的长。其次,技术的引进是有风险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很多公司因为缺乏健全的技术评估管理,盲目进行信息化改造,导致破产的事例层出不穷。再者,技术的引进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再好的技术,脱离了实用,脱离了市场,都不可避免导致失败的后果。

  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对CTO已经从一个IT技术人员逐渐转变成一个既懂IT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但是,CTO在企业的经营方面参与度还很低,企业的信息化部门还没有完全摆脱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扮演一个技术服务部门的角色。只有CTO在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层面获得更多的参与度时,企业信息化才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近两年,随着虚拟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器虚拟化已经在IT行业刮起了一场风暴。当前金融危机带给企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很多企业的IT运算都会缩减,大量IT项目将受到影响。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虚拟化方案可以显著降低管理成本,提升IT人员的工作便利性,以及对当前有限资源的更充分地利用,金融危机反而会推动虚拟化方案的进程。服务器虚拟化方案可以使得企业在不需新购机器的情况下,利用已有的物理设备提供更多的业务需求,并且不会增加额外的管理负担;在新建项目中,企业可以更多地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来保证有限预算下的高性能及系统的高可靠性。不可讳言,金融危机对所有的领域都有负面影响,就虚拟化领域来说,是危机更是机遇。

  目前世界10大战略性技术,“绿色IT”已经排名首位。对于现在能耗日益紧缺的状况,虚拟化能将IT设施变得更为绿色,举例来讲:如果按照旧有的IT应用,4台服务器分别运行4个应用,每台服务器功耗为2KW,而每台服务器的资源占用率只有10%,总功耗为8KW;而引入虚拟化技术,将4个应用部署在更高级的服务器上,这样可能让服务器的资源占用率上升至70%,而总功耗仅为4KW。如果对于一个需要采购新设备的企业来说,使用虚拟化技术将会从IT采购成本、能源消耗乃至绿色环保均占有优势。

  另一个趋势是速度更快、更可靠和更普遍的互联网接入使基于互联网的托管的服务(或者称作云计算)成为了现实。一个互联网连接的“大型通道”能够让应用程序从本地台式电脑或者服务器迁移到云计算中的数据中心。从网站和托管的电子邮件开始,云计算已经很快增加了电子商务、CRM系统、灾难恢复备份、甚至视频点播等服务。一旦互联网连接达到足够快的速度和可靠性,我们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就会变成仅仅是虚拟存储和应用程序库的窗口。这将是中小型企业利用经济规模的优势和共享资源的节能成本的优势。

  我们可以从家中、工作场所或者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访问这些资源。早在五年前,我们企业就已经租用主机建设网站和电子邮件服务器托管,相比于自行建设外部邮件服务器(包括光纤月租+服务器折旧+电能消耗+维护保养等)和网站的费用来说,每年可以节省成本两万左右,可以说我们企业的发展眼光还是比较有远见的。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工具,ERP,OA,电子商务等核心业务系统都承载在网络、服务器、安全设备这些IT基础设施上,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客户的利益,需要有效的管理运维手段进行保障,IT管理软件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丰富。

  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存储管理系统、应用管理系统、桌面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企业IT管理中。这些面向功能的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各自领域中的IT问题,保证核心业务系统的正常运维,但由于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联系,而且容易出现管理冗余,增加了IT管理的复杂性。我们企业的信息化面临多种因素的挑战:企业的发展、部门的整合会造成IT基础设施的不断变化;来自外部的新型网络攻击以及内部网络的P2P/BT的滥用、垃圾邮件的防御也需要部署新的安全设施和管理软件进行应对;为了进行工程制图,我们在研发部门应用了CAD、Pro/E等软件;为了配合金税工程,我们在财务部门应用了增值税发票管理软件,等等。

  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在出现,IT维护成本不断增加。归根结底,IT管理系统为企业核心业务系统服务,企业需要融合的、自适应的、低维护成本的管理系统,持续保证企业业务系统的有效运维。在此基础上IT管理系统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价值,不仅解决技术问题,更能辅助业务,支持决策,实现IT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而融合、中间件、商业智能将是IT管理的必然趋势。

  1.资源融合是IT管理的必然

  企业要发展,IT基础设施和用户业务的动态变化和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多厂商的管理系统共存的模式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IT管理系统如何自适应IT设施和用户核心业务系统的动态变化,一直困扰着我们IT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资源融合。

  IT管理需要融合各基础设施,通过资源的虚拟化,自适应资源调配。IT管理人员可以在一个交互平台上了解到各个资源的状态信息,清楚的看到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PC等资源状况,快速定位问题的原因,及时进行问题的处理。我个人推荐使用微软的MDOP 2008 R2工具包,它是一款很不错的软件,内含应用程序虚拟化,诊断和恢复工具,资产库存服务,高级组策略管理,系统中心桌面错误监控五大组件。我使用过此软件的测试版,确实能帮助我们企业降低应用程序的管理成本,加速并简化桌面部署和管理过程,更好地控制企业桌面环境。当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会建议我的老板采用此解决方案。

  2.中间件是企业业务系统和IT基础设施的枢纽

  中间件作为企业业务系统和IT基础设施的枢纽,是IT融合管理价值的体现,适应了IT资源和业务系统动态变化要求,通过智能自适应的手段将IT设施管好,保障核心业务系统的有效运转。传统的ERP系统从功能上看,有财务管理、销售管理、采购库存管理、生产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新一代ERP系统的核心特征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基于Internet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与价值链管理(VCM)。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来看,ERP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企业对外经营方式的更新。新一代ERP系统在形式上的特征是基于Web技术的,基于EJB、CORBA或DCOM技术的Web应用服务器,成为ERP系统新的中间件需求。国内的一些厂商,如用友、金蝶等都推出了新一代的ERP系统。我们企业目前使用的是用友旧版U861,而新兴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与价值链管理(VCM)系统的推广,也就成为我们企业的下一步计划。

  3.商业智能是提升IT管理价值的强大武器

  IT管理系统为了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提升IT管理价值,成为帮助企业做出经营决策的工具,必须全面的融入BI(商业智能)技术,将多种独立的数据进行整合。

  如何把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转变为业务人员需要的信息?大部分的答案是报表系统。简单地说,报表系统已经可以称作是BI了,它是BI的低端实现。现在国外的企业,大部分已经进入了中端BI,叫做数据分析。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入高端BI,叫做数据挖掘。而我们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报表阶段。数据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是BI的三个层面。我相信未来几年,我们企业在数据报表的基础上,会进入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领域。商业智能所带来的决策支持功能,会给我们企业带来越来越明显的效益。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