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Oracle性能优化:数据库配置和IO问题

5、优化全表扫描操作
1)检查有多少全表发生:
Select name,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like ‘%table scan%’;
table scans (short tables)/ table scans (long tables)与全表扫描相关,如果table scans (long tables)的值很高,说明大部分的table access 没有经过索引查找,应该检查应用或建立索引,要确保有效的索引在正确的位置上。

合理的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能减少table scan需要调用的IO次数,提高性能(与OS相关)。

2)查看full table scan操作:
Select sid,serial#,opname,target,to_char(start_time,’HH24:MI:SS’) “start”,(sofar/totalwork)*100 “percent_complete” from v$session_longops;
通过v$session_longops里的sql_hash_value与v$sqltext关联,可以查询导致full table scan的sql。
6、Checkpoint
Checkpoint进行的操作:DBWn进行IO操作;CKPT更新数据文件头和控制文件。
经常进行Checkpoint的结果:减少恢复所需的时间;降低了系统运行时的性能。

LGWR以循环的方式将日志写到各个日志组,当一个日志组满时,oracle server必须进行一个Checkpoint,这意味着:DBWn将对应log覆盖的所有或部分脏数据块写进数据文件;CKPT更新数据文件头和控制文件。如果DBWn没有完成操作而LGWR需要同一个文件,LGWR只能等待。
在OLTP环境下,如果SGA很大并且checkpoint的次数不多,在Checkpoint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磁盘竞争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进行Checkpoint可以减少每次Checkpoint涉及到的脏数据块的数目。

调节Checkpoint次数的办法:
增大日志文件;增加日志组以增加覆盖的时间间隔。
7、日志文件
建立大小合适的日志文件以最小化竞争;
提供足够的日志文件组以消除等待现象;
将日志文件存放在独立的、能快速访问的存储设备上(日志文件可以创建在裸设备上)。

日志文件以组的方式组织管理,每个组里的日志文件的内容完全相同。
8、归档日志文件
如果选择归档模式,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后的日志组,当从一个组切换到另一个组时,会引起两种操作:DBWn进行Checkpoint;一个日志文件进行归档。

归档有时候会报错:
ARC0:Beginning to archive log# 4 seq# 2772
Current log# 3 seq# 2773……
ARC0: Failed to archive log# 4 seq# 2772
ARCH: Completed to archiving log#4 seq# 2772
建议init参数修改如下:
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2
#log_archive_dest = ‘/u05/prodarch’
log_archive_dest_1 = "location=/u05/prodarch MANDATORY’
log_archive_dest_state_1 = enable

log_archive_dest_2 = "location=/u05/prodarch2 OPTIONAL reopen=10" (或其它目录)
log_archive_dest_state_2 = enable
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1

log_archive_dest_state_3 = DEFER
log_archive_dest_state_4 = DEFER
log_archive_dest_state_5 = DEFER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