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技术文章】
我们常说,存在即为合理,但是在许多产品经理的需求工作中,似乎并不是这样。
许多客户提出的需求,在经过了我们人为的过滤之后,被打上“不现实”、“不可能”的印记而束之高阁。
客户提出的这些被束之高阁的需求果然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吗?
在01年的时候,我在一家通用软件企业,当时互联网已经开始平民化,许多传统的软件公司也开始关注这个市场,希望能在网络大潮中有所作为,当时,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IE内核的网上冲浪平台,之所以没说是浏览器,是因为这个平台集合了许多网络应用工具,例如邮件收发,网络下载,网上聊天等,有点像现在许多浏览器上增加的插件,但是我们那个产品的插件是不开放的,只能由公司来提供。
当时,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获得了一个需求,用户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且能主动推送给订阅者,类似于现在的RSS,这个产品经理分析了这个需求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需求在现阶段不能实现。
理由如下:
1、网络环境:那个时候,家庭用户普遍还是56K猫,好一些的家庭用户顶多是ISDN,虽然已经有ADSL了,但是价格贵的离谱,这样的网络环境去实现搜索并整合成用户订阅的信息,简直是天方夜谭。
2、信息来源:01年的时候,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基本属于老死不相往来,软件公司的看不上互联网公司,认为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客户订阅的信息从何而来呢?去抓取互联网公司的信息,除了技术上的考虑,更关键的是质量上的考虑,如果没有固定的信息来源,即使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依然无法实现这个需求。
3、表现形式:可能是因为当时受到新闻形式的固有思维所限,他认为推送给用户的新闻就应该是图文并茂并且能够让用户在线阅读的形式,如果是这种形式,那么,就又会受到第一个问题的影响而无法实现。
当时我记得这个产品经理列了很多个原因,但是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这三个,确实没错,即使仅仅是从这三个原因去看,确实对于实现这个需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在前面说到了,存在即为合理,既然有用户提出了这个需求,那么就说明这个需求是合理的,也就说,客户提出的任何关于产品的需求都是对的,有朋友可能会说了,你这是吹毛求疵,怎么可能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客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业余的,但很有可能是需要的,我们不能用我们专业的角度直接就否掉一个可能许多用户都非常需要的需求,这在第一篇文章里也说到了,关键是我们对待客户的心理决定的,其次,客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不好实现的,但不代表是不能实现的,正是因为我们有时候显得过于专业了,在思考许多问题的时候,陷入了一种专业思维的惯性中,尤其是一些技术转型的产品经理,更是如此,往往去思考一种最完美的实现形式,因此,许多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觉的不够完美而已,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客户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会超出我们的产品范围,这很好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都是引导式的,简单地说,也就是只有当用户在使用了产品的A应用后,才会促使他去想会不会有比A更好用的B能够更好的满足我的需求呢? 大家可以仔想想,我们在使用一个产品的时候,经常会想,“如果这个功能要是能这样或者那样改进一下就更好了”,而这种想法的前提一定是在我们使用了这个产品后才会有的。
因此,用户提出的问题都是在目前这个产品范围中的,用户是不会提那些没有接触过,但是却能够靠空想描述出的需求来的。
简单的说,想法一定是建立在客观上的。
因为我们的产品是客观的,用户的使用也是客观的,他们的想法也是客观的,客观的就一定是存在的,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
我们不要轻易否定用户的需求,不要轻易向用户说:你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此,需求分析原则二的第一点就是:客户永远是对的。
那么,基于这个前提,我们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很简单,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法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要去找最好或者最贵的方法。
继续刚才那个案例,最终那个需求实现了吗?当然实现了,并且实现效果在那个时期了还是不错的。
先不说我们是怎么实现的,咱们先来做两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
去寻找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会想,如果用户家里是512K的ADSL(估计那时候许多人还不知道AD呢)该有多好,要是互联网公司都开放接口该有多好,要是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规范的该有多好……
当然了,最终我们会想,要是用户不提这个需求该有多好,省的我这么麻烦,呵呵。
这个假设的前提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期望通过一种理想状态来实现需求,如果这种理想状态真的有了,还需要你产品经理干什么,产品经理不就是为企业寻找与众不同的机会,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吗?
如果做不到这些,企业能答应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