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立足智慧华东 IBM论坛2009盛大开幕

  【IT168 上海报道】2009年3月10日,以“点亮智慧的地球”为主题的IBM论坛2009(上海)暨IBM华东策略媒体发布会今天在沪举行。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先生、IBM华东华中区总经理戴泽棠先生在会上与国内著名学者、专家和媒体展开精彩对话,向与会的企业代表、媒体和分析人士展开了一幅整合各方资源,协力构建智慧华东的宏伟画卷。

  IBM对于华东地区的“智慧”建言,来自于最近提出的“智慧的地球”这个愿景。IBM认为应该运用新一代的IT技术,创造一个更智慧的地球,来更好地匹配更小的、更平的世界,化解矛盾和危机。而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危机,使人类能够站在一个面向未来全新发展的门槛上——有机会,同时也有能力建设更有智慧的系统、更有智慧的企业,更有智慧的国家,甚至更有智慧的地球。

  IBM提出,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同时孕育着未来宏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且能够运用全新的智慧,把握历史的新机遇,开创未来的新世界。值此全球市场下滑之际,IBM凭借百年经验和深刻的全球洞察,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立足现状、面向未来的愿景,无疑为中国政府、市场和企业提出一条重要的解决危机、领先世界的发展之道。

  智慧的地球:划时代的IT新革命

  “智慧的地球”是IBM在2008年底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是IBM公司基于进入21世纪后对社会变化、科技发展、市场实践和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先生

  周伟焜先生引用了很多详细的数字来阐述这一趋势。如:到2010年,世界上每个人有10亿晶体管,平均每个晶体管成本只有十万分之一美分;到2009底将会有40亿的手机用户;到2011年,装备了芯片、传感器、RFID等数字智能的物体将会超过1万亿个。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装备了计算机和传感器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互联的。不但如此,这些物体被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并构成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能够被智能地感知、更加互联互通,并能够产生更智慧的洞察。IBM将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总结为三个“I”,那就是整个地球正在基于信息技术而获得“更普遍的物联(Instrumented)”、“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ed)”和“更智慧的洞察(Intelligent)”,这些变化推动整个世界变得更小、更加平坦,同时也变得更加“智慧”。

  从这个智慧的趋势中,IBM发现并提出了一个像“摩尔定律”一样的概念:社会和经济运行形态基于计算模式变化,每隔10-15年发生一次变革的“十五年周期律”。“智慧的地球”也将带来同样重大的社会变革。在技术的层面上,“智慧的地球”是指将“物联网”和“互联网”全面的融合起来了,把商业系统和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智慧的基础设施。通过提供智能的解决方案,让各行各业都“智慧”起来:包括智慧的城市、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铁路、智慧的医疗、智慧的金融、智慧的水资源管理等等。这种智能的应用将带给社会很多价值:经济的繁荣、信息传递的便利、无障碍的沟通、随需应变的企业、更方便的生活等等,也会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工作岗位。

  协力构建智慧华东

  在经济下滑的时期,IBM去年的业绩依然保持优秀,从近期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IBM在全球取得了创纪录的营收、获利和股利,而中国市场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作为经历了近百年历史的“百年老店”,IBM为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如何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提出了智慧的解决之道:不要在现有的体系和运营模式中做“修补”,而是要在“智慧的地球”概念中不断创新、大胆突破,创造新的运营模式,发现新的增长空间。


IBM华东华中区总经理戴泽棠先生

  社会不断变化、环境不断变化,技术不断发展,在变化的大环境下,企业渴望变革,目前的经济危机更是加强了这样的需求。企业需要创新,需要创新的业务实现成长;需要整合资源,整合信息,整合流程以达到高效管理、降低成本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不断渴求创新,不断要求整合的需求下,IBM在华东的策略重点为:助力企业、服务政府、加强区域、携手伙伴。IBM将深入华东企业的需求,通过实际的智慧解决方案为当地企业创新、转型提供助力。面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智慧的地球”也为企业转型提出了很清晰的思路。IBM还成立了专门的专家团队,针对企业的需求提供智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自主创新和自由品牌保护等方向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助力。在服务政府方面,IBM将整合公司的资源全力服务于政府,配合政府的需求,将全球的经验和研究,用科技手段协助政府转型,特别在便民、民生和环保等领域。为此,IBM今年在华东地区特别加大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的人才,还整合了渠道资源,专门成立了华东区合作伙伴部。

  IBM强调向智慧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四个关键问题:

  新锐洞察:面对无数个信息孤岛式的爆炸性数据增长,需要获得新锐的智能和洞察,利用众多来源提供的丰富实时信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智能运作:需要开发和设计新的业务和流程需求,实现在灵活和动态流程支持下的聪明的运营和运作,达到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动态架构:需要建立一种可以降低成本、具有智能化和安全特性、并能够与当前的业务环境同样灵活动态的基础设施;

绿色未来:需要采取行动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8个“动态架构”更贴进客户:

  信息决策运作:协助客户整合资源,使其可以从商业信息中获得具有决策价值的信息;

  信息架构::建立一个能协助客户有效找取信息,同时也能安全储存的信息架构;

  虚拟统合:帮助客户以虚拟和集合技术建立一个动态架构,其虚拟和服务管理将共同成为建置动态架构的基础;

  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透明、可管理并能自动运转的动态系统,以协助组织建立最有效的管理模式,改进的服务质量和更有效更快的执行服务;

  智慧的SOA基础平台:协助客户加强扩展业务和IT价值,在单一平台上不仅实施基本的SOA项目,还可以进行弹性互联,进而开发高效能应用运算;

  动态商业流程:帮助客户使他们流程与商业模式更加敏捷,更能随时随地调整适应变化与响应市场需求;

  智慧协作:帮助客户改进销费管理,减少复杂性,驱动新的商业模式,增加生产力和性能,和利用更精进的服务驱动业务成长;

  绿色 IT:帮助客户增加现有基础架构与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业务,建设环保、节能和永续的IT系统。

  戴泽棠表示:IBM在华东地区将继续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用全球领先的技术、研究实力,整合公司资源为服务政府不断努力,为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全力以赴;并用行业经验,协助客户的持续成长。

  IBM助力中国创建“智慧的电力”

  目前,由于电网效率低下美国得克萨斯州、丹麦、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公共事业公司正在建设新型数字式电网,以便对能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迅速地修复供电故障,而且有助于他们更“智慧”地获取和分配电力。

  消费者也能够加强他们对能源消耗的掌控——每户最多可减少25%的能源花费——而且“智慧能源”管理还能够改善可靠性、服务、效率乃至法令透明度。另外还有可能合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风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太阳能等——以提供对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涉及所有能源形式的端到端洞察力。

  IBM与全球11家领先的智能计费器企业中的7家共同携手,通过实现设备智能化,为消费者降低费用。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通过将恒温器转换为可调控,帮助普通家庭降低10%的能源开支。

  智能电网——成就智慧的电力的关键基础

  定义:在物理的电网之上,建立基础信息沟通平台,将相关的设备、装置、系统、用户、员工、电能等互动起来。通过对用户侧和需求侧的随需访问和智能分析,从而实现更智慧、更科学、更优化的电网运营管理,以达到提升更高的安全保障、可控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发展智能电网势在必行:

  美国的电网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从历史上看,它缺乏其他网络(电信,交通等)的信息和通信的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目前的经济危机共同促进这种技术类型广泛流行。在各种刺激经济发展的机制中,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智能系统正改变着能源网络,供应链,水源管理以及医疗保健等方方面面。目前,整个城市和国家也在变得愈发智能和便捷了。目前,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智能型的电网系统,因为他是能源可持续利用以及未来经济复苏实现的重要基础。我们将经历一个对于电网的快速的再次创新过程,以及一个在效率、便捷以及环境方面的巨大改观。

  2030年以前,能源需求仍将增长36.8%

  由于缺乏足够的电力使用信息,每年浪费的电力可达1700亿千瓦小时

  由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 1/4

  发展智能电网的意义:

  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智能电网试验中,当为终端用户提供了节省10%的电费的消费方式之后,在用电高峰期,电网减少了15 %的负荷

  通过更好的管理现有设施,美国将在未来的20年中,节省700亿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到2020年,智能电网技术将帮助电力部门减少14%二氧化碳排放

  什么是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在电网改造中运用最新的创新、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以使变革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不同需求。这将提高我们的发电,配电和使用电力的水平。智能电网包括客户创新,公共设施和市场方面的投资。

  智能电网使消费者了解他们的能源使用情况和实施行动:提出回收利用,集合可再生(间歇性)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从而使消费方式更加智慧。

  智能电网使电力企业的能源运营更有效:提供更及时的信息,以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减少停机时间,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整体可靠性

  智能电网将利用能源储备设备以减少停电,同时把夜间低价的能源储备起来,可用于未来数百万使用电能的汽车

  智能电网的特点:

  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 (INSTRUMENTED)

  我们有能力对一切事情的确切情况度量、感应、并掌握每件事情的真实情况

  此刻,地球上平均每人占有10亿个晶体管。

  到2010年,全球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将会被嵌入300亿个RFID射频识别标签

  2008年,美国将会有670万个智能仪表用于先进的计量需求,而2006年的数量仅为94万7千个。
远程监控设备将会准确显示电网在何时何地发生故障,并能反应低效能部分,从而实现电能的智能采购和分配。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INTERCONNECTED)

  人、系统以及物体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互动

  互联网用户将会达到10亿之多,到2011年,将会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使用互联网。

  全球大约40亿手机用户。

  到2012年,在美国市场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预计将跨越100万辆。

  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虚拟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灵活的自由贸易以实现成本的降低。

  更深入的智能洞察(INSIGHT)

  我们可以准确迅速地对变化做出反应,通过对未来事件的预测与优化获取更好的结果

  每天,1.5万兆的新信息产生,这是美国所有图书馆信息量的8倍。

  拥有1000雇员的中等规模的公司每年要耗费530万美元搜集信息,并置于自己的服务器上。

  如果美国电网效率仅仅提高5%,节约的能源相当于5300万辆汽车持续释放的能量。

  电网使用传感器,智能度量表,数字控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双向的能量流动。

  智能电网领域的投资

  由于不断的创新,过去5年间的全球范围内电网发生巨变

  变革是在没有资本投入的情况下由改善客户体验、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能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IBM发现在过去的5年间电力企业在该产业中投资的转变——由(原来)80%投资用于企业软件,(现在)转为80%用于智能网络。

  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意识到智能电网价值,并积极激励对此进行投资。

  电力公司可以得到实际并且直接的回报,大多数时候客户在几个月而不是几年便可以实现投资回报率,这在旧模式相差很大,在旧模式下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收入的。

  智能电网在中国的意义:

  对于电力企业

  实现节能减排:减少发电、输电及配电过程中的电能耗损,降低电力公司能源成本;降低发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提供实施的准确信息以实现科学的规划以决策;实现企业成本控制

  提高客户满意度,帮助电力行业向服务型模式转型:由单项电力服务模式向双向电力服务模式转型,为用户带来多种可选择的服务模式。 

  对于政府

  实现节能减排:电能损耗的降低将直接节省国家的能源储备,同时缓解全球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有利于国家环保。

  智能电网领域的投资和改造将直接或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配合国家能源安全及战略,促进能源生态系统的转型:提供可持续能源的利用率及稳定性,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智能规划和能源调配更好地实现西电东送的战略目标;智能的信息技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安全性。

  对于用户(消费者)

  用电费用的降低

  获得更好的服务:停电率降低;用电更加可靠;能够获得更快速的响应服务

  消费者用电习惯的转型:从被动型用户转向双向选择型——电力公司提供如不同时间不同电价等多样化服务,消费者可选择非常好的用电时间和方式。

  IBM智慧医疗:多方受益 携手共赢

  “就医难、挂号难”是对于中国目前医疗状况的一个简单而准确的描述。今天的中国由于医疗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每个病人辗转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至少要多花1000元办理各种手续和检测,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那到底要有怎样的改变才能让我们的医疗变得更加“智慧”呢?
 
  场景一

  透过与社区健康服务热线联系,高血压患者李伯伯预约了一位社区医生上门进行诊治。过不了多久,随着门铃声的响起,一位社区全科医生便应约而至出现在他家门前。这位医生与李伯伯的对话并没有开始于“请问您那里不舒服”这种典型的官方句式,而是直奔“要害”,对李伯伯的血压进行检查。这都是由于这位社区医生早已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平台(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获得了李伯伯的基本健康档案和个人信息,对于李伯伯的情况可以说已经是了然于胸。

  智慧的医疗系统应该具有互联互通的特性。不论病人身在何处,当地被授权的医生都可以透过一体化的系统浏览病人的就诊历史、过去的诊疗记录以及保险细节等状况,使病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

  场景二

  病患者到医院看完病后,医生把门诊就诊记录上传到电子健康档案平台。这份资料除了会传送给基本药物配送物流公司实现社区取药,还会送到医保机构,促进报销流程。最后,这份资料还会通过平台实时返回给社区医疗服务站,以便日后复诊之用。

  智慧医疗具有协作的特性。这个体系的实现可以铲除信息孤岛,从而记录、整合和共享医疗信息和资源,并建立一个整合的专有医疗网络,实现互操作和整合医疗服务,可以在医疗服务、社区卫生、医疗支付等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场景三

  当门诊结束后,诊断记录将会返回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组织安排慢病防控专家对患者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在日后的定期回访中根据病人的情况实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平台上的各种医疗病历资料。

  智慧医疗具有预防性的特征。随着系统对于新信息的不断感知、处理和分析,它将可以实时的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的实施快速和有效响应。如果从病人的层面来说,通过个人病况的不断更新,对慢性疾病或其他病症都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的恶化或者病变的发生。

  场景四

  当社区医生在检查病患者的健康情况时,假如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多方会诊去确立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时,便可以利用智慧医疗所提供的实时多方视频会诊平台与为病患者开长期处方的主治医师实现远程会诊,共同协商下步的医疗计划。

  智慧医疗具有普及性的特征。为了解决“看病难”的症结,智慧医疗它可以确保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能与中心医院链接,从而实时的听取专家建议、转诊和培训,突破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观念限制,全面地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场景五

  当站在医疗最前线的研究人员或者医疗专家对某个医疗案例产生兴趣,希望可以针对这个方案进行一项专题研究时,便可以用电子健康档案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技术,对各种病历进行病理学统计学研究。

  智慧医疗具有可以激发创新的特性,推进医疗技术和临床研究,激发更多医疗领域内的创新发展。

  场景六

  任何关于健康档案平台上的个人病况资料,假如没有得到病患者的同意,都不会向任何人提供。

  智慧医疗具有可靠的特性。在允许医疗从业者研究分析和参考大量科技信息去支撑诊断的同时也保证了这些庞大的个人资料被安全的保护和储存,严格控制只有被授权的专业医疗人员能够使用。

  智慧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信息丰富完整的、跨服务部门的、面向患者的信息体系,可以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确立、更新、管理和使用与患者或病种相关的信息。这个系统的目标就是一切以患者为本,为他们提供最优化的服务实践以及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服务,并且建立创新型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着世界所有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健康医疗体系便必须对医疗服务的成本、质量以及可及性进行平衡的发展,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者偏重都只会使得整个医疗改革走样,甚至崩塌。作为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创新合作伙伴的IBM来说,智慧医疗的提出正是对于建立“以人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尝试。

  智慧医疗 多方受益

  在当前形式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正在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冲击。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中国新医改政策的推出下,中国医疗行业正在刮起一场借助IT技术的转型和创新风暴。面对全球经济动荡,就业形势困难的现状,智慧医疗的出现正是一剂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心针。国家对医疗信息化进行投入,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

   除此之外,智慧医疗还可以让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加上实现了全面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医疗系统,使整个医疗网络联系在一起,庞大的医疗数据通过极其简单的方式便可以随手获得,使病人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医生也可以因此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不会再因为病历的缺失影响对于病源的找寻。医疗研究人员透过系统获得大量准确和珍贵的医疗信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有效案例,不但可以及时对大规模的疾病爆发出准确的预测,更能够推进国家医疗行业的发展;医院管理系统在“智慧化”后可以使管理变得更有效,药物供应商也能因为实现及时和准确的药品配送而节省大量成本,保险公司更可因为对病人情况的有效跟踪而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促进流程发展。当整个系统都可以得到革命性的转型,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将可以解决现在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大医院的拥挤情况,政府也可以付出更少的成本去提高对于医疗行业的监督,从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

  当这个世界在三个智慧推动力的支持下不断地进步时,我们的医疗系统也在不断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行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于整个医疗网络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最终转型成一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在智慧的医疗下帮助医疗系统解决三大问题,信息技术将被应用到医疗行业中的方方面面,用于各种类型的医疗产品,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医疗服务的电脑化和系统化全方位最大化了信息的收集和储存;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使各医疗单位有效地实现无缝信息共享;智能的医疗系统更可以为病患者全面提升服务的质量和速度。

  IBM信息技术让水资源管理更智慧

  “请不要让你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这是几年前一部发人深省的公益广告的广告词。近日,大型环保纪录片《水问》的热播,使得水资源保护和治理这一话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深思和警醒。

  治理水污染迫在眉睫

  “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约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约120位。据统计,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

  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26.7%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为劣V类标准(最低标准),基本丧失使用功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披露,近年来国家确定的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总面积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全国7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其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松花江水污染、广东北江镉污染、太湖、巢湖、滇池等相继大规模暴发的蓝藻,使得一些重要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暗示着我们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水治理。在4万亿投资中,政府将投资3500亿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IT助力全球拯救水资源行动

  纵览全球,水资源枯竭和污染几乎成为了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今天,IBM公司分别在美国、荷兰和爱尔兰建立起三大中心来配合这些国家的治理水污染行动。包括流域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防洪泄洪和海湾生物综合发展。

  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曼哈顿岛的哈德逊河全长约520公里,河的两岸养育着近1200万人口。在河两岸,各种各样的森林植被和珍惜的动物以及农作物非常之多。同时,这里也是美国非常著名的风景区。在河沿岸全球众多知名的大公司的工厂都坐落在此。二战后,工业的发展使得这条河在一定的程度上遭到了污染。如何来保护环境,监督哈德森河的污染情况,恢复原有哈德森河的风貌,为整个美洲地区的生态做一个保障是纽约州政府的课题,其中哈德逊河保护和恢复计划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行动。

  在河两岸和河内部不同的层次,IBM公司配合一些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了全球先进个先进水资源管理中心(AWM—Advanced Water Management)。在河中放置了很多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同时在水面上还浮有特别的设备。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的网络送回后台的流计算中心进行各式各样先进的计算模式的分析和处理。随后,所有数据在计算机系统里被展示出一个虚拟的河流,每一个层面的变化可以实时的被控制,这有利于环保政策决定者、区域经济规划者、和水生物管理人员根据数据溶化之后产生的可视化模型进行河流监管并管理好水资源。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IBM建立CoE(Center Of Excellence)来帮助政府治理防洪堤坝或防洪泄洪。一旦洪水来临的时候,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水温情况来部署人力和物资资源,泄洪和堤坝开关统统可以进行科学管理。

  在爱尔兰,2008年6月份IBM和爱尔兰工业发展署和爱尔兰的环保部共同建立的全球D3的管理中心,对水资源管理中心的流转进行管理,借助传感器可以将河流的流动、海浪的高度、微度和浮游植物经过集成传送到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处理。在虚拟过程中,对整个爱尔兰工业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当前全球范围内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而东亚地区缺水的重点是中国,南亚地区缺水的重点是印度。因此中国能否探索一条合理应用、开发水资源的创新之路,能否实践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对全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亚洲包括中国和印度,IBM也正在努力将这套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带进来。特别是在饮用水方面,利用IT技术在建立安全饮用水的评估和管理,让生命之水源源不断。

  考验企业社会责任

  水资源治理关系到社会中的每一个利益群体。身为社会的一员,企业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从1976年开始,IBM公司就致力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全球IBM启动的BGI绿色创新项目(BIG GREEN INNOVATION)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IBM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总监文金言先生表示:“IBM身为企业公民,三年前我们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叫绿色创新,并关注四大核心领域,分别为先进的水管理、替代能源、二氧化碳管理和碳排放量交易。”

  IBM不是环保公司,也不是水资源公司。身为一家信息技术公司,IBM有责任扛起保护环境的大旗来尽作为企业公民的一份责任。在IBM全球研究中心里,每一个中心都有专门负责环保方面的员工。比如说在水资源保护里面,如何把信息技术用在里面,具体的关键技术、数据模型怎么去做,这就是IBM所关注的领域。

  IBM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总监文金言先生表示:“包括水在内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所有自然资源终究都要被监控、被计量和被有偿消耗,每个个体和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都在所难免。只有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实现和谐统一才能真正的造福社会。共同构建智慧的地球,是需要社会各界一切携手创造的。智慧的管理水、智慧的使用水、智慧的保护水,我们赖以生存水将会有清澈的今天,清澈的明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