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NUnit中的属性应用
先看看属性在框架设计中的应用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Unit。在NUnit的框架设计中将自定义属性的特性、以及.NET的反射机制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一个简化了的测试案例(TestCase)为例:在测试时,NUnit需要让其中3种不同的函数依次运行如下:
首先前运行测试前的环境准备函数;然后是0~n个测试函数;最后是测试环境清理函数。熟悉NUnit的开发者都知道,在NUnit的TestCase中分别使用[SetUp]、[Test]、[TearDown]属性来进行标记。如下例:
//一个NUnit测试程序集中代码
[SetUp]
public void Init()
//…
[TearDown]
public void Destroy()
//…
[Test]
public void TestXXX()
//…
NUnit框架在运行时要从待测试程序集中读取出上述函数,并且要保证上述3种不同的函数以正确的先后顺序被依次调用。NUnit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是开发了一套属性,用来标记测试案例(TestCase)中各种函数,如:[SetUp]、[Test]、[TearDown]。(NUnit的属性标记并不止用来标记程序集中的函数,但限于篇幅,这里只在先前作的简化环境中讨论)
NUnit在运行时利用反射机制运行已经被编译成程序集的测试案例(TestCase)中的函数。NUnit框架中有一系列的函数来完成这项工作,这些函数只负责运行测试案例程序集中特定属性标记所标记的函数。如:InvokeSetUp()就负责运行标记有[SetUp]的函数;InvokeTestCase()负责运行标记有[Test]的函数,即测试案例;InvokeTearDown()负责运行标记有[TearDown]的函数。然后NUnit利用这几个InvokeXXX()函数的调用先后来保证这3种函数运行的先后顺序。
//From TemplateTestCase in NUnit.Core namespace
//用于执行测试的Run函数
public override void Run(TestCaseResult testResult )
{
//…
try{
//…
InvokeSetUp();//首先运行标有[SetUp]标记的函数
//…
InvokeTestCase();//然后是[Test]
//…
}
catch(…)
//…
finally {
//…
InvokeTearDown();//最后是[TearDown]标记的函数
//…
}
//…
}
而InvokeXXX()函数则利用反射机制运行相关函数,可以看看以下几个代码段:
//From TemplateTestCase in NUnit.Core namespace
private void InvokeSetUp()
{
MethodInfo method = FindSetUpMethod(fixture);//取得[SetUp]标记的函数反射实例
if(method != null)
{
InvokeMethod(method, fixture);//运行该函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