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测试结项期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测试工作已经进行完毕,最终的发布版本也已经准备出来。测试经理开始书写最终的测试报告,申请发货。
作为测试的监控者,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评估软件产品的质量,依据已有的数据评估测试工作是否做到位,产品是否可以发布。
在这个阶段,应该如何进行监控,问些什么问题?
测试中发现的缺陷趋势曲线是否处于收敛状态?各个分模块的缺陷趋势曲线是否基本一致?
测试完成后,判断产品是否能够发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缺陷趋势曲线处于收敛状态,并且持续一段时间,表示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发货条件。
那为什么还要看各个分模块的曲线是否一致?因为,有的系统比较庞大,有可能某一个局部的缺陷曲线还没有处于收敛状态,但是整个系统的缺陷趋势图已经把这个信息掩盖掉了。所以,还需要分别看一下各个模块的趋势曲线,确保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处于稳定状态,这样发货的风险才能降到最低。
是否有评判产品能否发货的文字性材料?
发货前,测试经理或者项目经理必须提交一份整个系统的整体质量说明,以文档的形式证明整个系统质量稳定,达到用户要求,可以发货。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和客户有关于质量的约定,还需加入,如:用户签字认可的验收报告,用户签字认可的性能测试报告等。
是否召开了正式的最终评审会议?会议的参与评审人员是否有公司主管的高层?是否有用户或者能体现用户方意见的人员参与?所有的遗留问题是否都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并且有相关的责任人负责问题的解决和跟踪?
在发货前,还需要召开正式的评审会议,而且会议必须有项目组以外,主管该项目的公司高层和能体现用户方意见的人员参加。因为,一般系统中或多或少都会遗留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会给公司和客户带来多大的麻烦,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做一个评估,以决定该产品是否能够发货。
当一个问题确定遗留在系统中后,还需要对这个遗留问题有个明确的解决办法,如:在升级版本中修改,建议用户用以下方式绕过,或者干脆不再进行修改,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复,而且还需要指派专门的人员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并进行报告。
在测试初始期确定的结项条件是否都得到了满足?
为了能保证系统的正常交付,在前期和用户做了一些交付的约定条件,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这些条件是否都得到了满足,并有相关的证明。如:性能指标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用户是否签字确认。验收测试是否完成,用户是否签字确认。后续的试运行期的方案是否完成,用户是否同意,是否有明确的截至条件等。
4.总结
以上以一个测试监控者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对软件测试工作进行监控。希望本文对大家的日常工作有些许借鉴意义。
笔者在本文的最后还想强调几点:
监控是管理部门一项日常的工作
这件工作要在平时不停的进行,才能有效的改善产品的质量,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意气之举。
监控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
监控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能力,而是为了能够持续不断的提高软件开发的能力,能够持续改进,所以发现问题并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对问题的判断要准确,可验证
作为监控者,同时也代表公司对这件事情进行的判断,所以当发现问题的时一定要判断准确,而且经的起复查,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处理事情本身的工作中。
质量的提高,工作的改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不能一蹴而就。
对于一个不太成熟的项目组,通过监控,可能发现很多的问题,这时不能太急躁,要心平气和,一点一点的改进我们的过程。
通过分析,要先解决重要的事情,要有总体的规划,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发现的所有问题不可能都改正,这就要有个总体的策略,从大处招手,以公司的整体能力提升为要点,去区分解决问题的优先级,有节奏、有计划的将公司引入持续改进的轨迹,逐步的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