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WWW在中国--WWW2008的中国特色

【IT168技术资讯】今年4月末,第十七届国际万维网大会(WWW2008)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是该会议自1994年开办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提及申办大会的过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胡春明老师不无感慨:“有点儿申奥的感觉。”胡春明今年31岁,曾在7年前带队北航参加微软亚洲杯程序设计大赛,并夺得冠军,当时他在北航攻读博士学位,是所有参赛队伍中最年轻的领队。现在胡春明还有一个身份:W3C中国办事处成员。他是WWW2008筹备委员会主席,负责整个大会的统筹工作。无论是重要程度还是规模,WWW会议在业界都算得上首屈一指,筹备的难度可想而知。胡春明对此报之一笑:“好歹也是个主席”。自始至终不辞劳苦地奔波,当然不是为了这个“主席”头衔,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Web技术的热爱。胡春明外表斯文,思维敏捷,说话不紧不慢却极有条理,每每提及即将在京举办的WWW2008,他的语调就变得激动起来。国际万维网会议第一次入主中国,这值得所有IT人欢呼雀跃。

W3C、WWW会议与IW3C2

W3C中国办事处正式成立于2006年4月,该办事处设立在北航,是W3C在全球成立的第15个办事处。同年,W3C中国办事处获得了WWW2008的主办资格。很多人以为W3C标准化组织就是国际万维网大会的发起者,而事实并非如此。

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始于1994年,是Web技术领域内最具权威的中立机构,关于Web的一切标准均由此论坛讨论制定。目前W3C在全世界已成立17个分支办事处,拥有近400个会员。而万维网会议的倡导者是IW3C2(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Committee,国际万维网会议委员会),他们的初衷是希望为业界的技术专家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经验的平台。尽管W3C与IW3C2是两个独立的体系,但是其中有一些成员是重合的,有些人既是技术标准制定者,同时又是技术研究者。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本人,就既是W3C的创始人,也是IW3C2的发起者。

国际万维网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orld Wide Web,简称WWW会议)同样始创于1994年,每年举行一次。WWW会议自举办以来一直汇聚众多技术专家,录用并发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计算机行业2003年的学术会议、期刊排名中,会议最高排名第17位,影响因子2.17,每年论文录用率低于15%,在Web领域,更是优异的国际会议。会议规模保持在每年1200人左右。其中约一半是国外学术研究人员,其中主要来自美洲、欧洲、日本、韩国等国,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发展较快的国家。会议每年都会有地方行政长官出席,如2006年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会议,是由苏格兰的最高行政长官出席,并致开幕欢迎辞。各国地方政府对该会议的重视及支持程度可见一斑。除了有政府支持,WWW大会也获得了很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青睐,除了W3C组织,大会还有两家固定的支持者: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和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Transactions A-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三家组织每年都会参加WWW会议,已经形成了惯例。

IW3C2对于大会每年的主办方有决定权,并定下规则:不允许同国家连续举办;避免在同一个洲连续举行。目前WWW会议在欧洲、北美和亚洲之间循环举办,自05年以来大会曾经在日本、英国、加拿大举办,2008年重回亚洲,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终于获此殊荣。

WWW2008花落中国

“WWW会议的申办很艰难,竞争非常激烈”,尽管没有实际参与,但是胡春明已经无数次听同事描述当时申办会议的情景。按规定,WWW会议主办方资格需要提前两年申请,北航2006年便加入了申办WWW2008的行列。会议申办程序与奥运会有些类似,是投票筛选制。当时竞争对手有很多,其中印度与中国最为旗鼓相当,最后一轮投票就是中国和印度PK,胡春明说,“在三进二的筛选中,我们和印度之间只差一票。”当时情形很紧迫,在最后一轮投票的茶歇间隙,怀进鹏教授带领的北航团队想尽办法来证明和展示中国的优势,当时在场的华人评委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经历了最为紧张的最后一轮投票之后,中国终于以一票的优势战胜了印度,得到了WWW2008的主办资格。

这些决定会议主办方的“主宰者”,主要是IW3C2成员。IW3C2的成员构成颇为有趣,其规则是每届主办方的大会主席,都自动加入IW3C2,获得决定下一届WWW会议主办方的投票权,今年会议结束之后,大会主席怀进鹏教授和AT&T实验室的Robin就会自动成为IW3C2组织成员。如此累积, IW3C2是不是会变得结构臃肿?事实上没有人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成员渐渐找到了新的兴趣,不再关注Web技术和标准,就会自动退出IW3C2,所以目前为止,投票委员会成员一直保持在10~20人之间。

申奥的感觉

像申奥一样,申办WWW会议也有非常严格的流程。首先,申办者需要提交一些相关资料,以证明自己的实力。IW3C2主要依据两个原则对申办者进行筛选:第一,申办方所在国家的产业背景;第二,申办方本身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在领域内的知名度;第三,所在国家的硬件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作为主办方,对于IW3C2要有一个全方位的形象展示。2006年,IW3C2的考察小组曾经亲临北京,进行实地考察,“很明显,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比印度,有绝对的优势”。胡春明不无自豪地说。

WWW会议的申办程序中,有一点与奥运不同:同一国家的不同机构,可以同时申办WWW会议。2006年中国申办WWW2008的机构,除了北航,还有清华。论名气,清华应该在北航之上了,但是最终这个机会依然落在了北航的头上,胡春明认为,北航的“抢占先机”是决定性因素。

论文审核程序

论文审核也是大会的主要流程之一。前文曾提及,WWW会议的论文录用率,低于15%。每次提交的论文多达1000篇,如此庞大的筛选论文工作量,由谁来承担?胡春明告诉我们,WWW会议有专门的程序委员会(Program Committee),并强调说这是决定一个学术会议的核心。这是一个真正的学术大会,里面根据技术方向细分了很多track,每一个track还会再细分为几个小的track,由于议题数量非常庞大,不能光靠程序委员会决定论文是否被录用,所以每次大会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体在支持。毕竟专家不是全能的,针对每个track都有一个主席,而这位主席就是该领域内优异科学家。每位主席与大约20名成员一起审核论文,严格掌控着录用论文的质量。

根据以往的规则,大会收到的每一篇稿件都要被4个人评阅过。如果其中两个专家的意见产生分歧,大家还会开会公开讨论这篇论文,阐述录用或者不录用的理由。如果辩论依然没有结果,那么还会有一个外部审核,就是邀请其他专家再次审阅论文,直到得出结论为止。WWW2008一共收到了804篇学术论文,最终被录用的论文有108篇,审核过程得到了无数国内外专家的支持。国内有来自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以及来自Google、微软和AT&T的专家参与到论文审核过程中来,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精力。

志愿者计划

“就像奥运会一样,大会现场需要很多服务人员,所以我们有一个约120人的志愿者计划”,胡春明表示,志愿者需要做的事情包括语言服务、网络服务、照顾行动不便的参会者等。WWW2008的志愿者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国际志愿者,大概有6人,这些国际志愿者都曾参加过往届WWW大会,经验丰富。另一部分是国内志愿者,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北航的兄弟院校和研究所,大概有十几人;剩下的约100名志愿者,都来自北航本校。学校专门召开了动员会,胡春明表示,参加这样的优异会议,对于学生是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

胡春明告诉我们,会议筹备委员会将提前一周安排对志愿者的一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会议的背景情况,“我们要做到每个志愿者,都能够回答任何一个代表提出的关于会议的任何一个问题。”还会有礼仪方面的基本培训、外语技能培训,以及一些专业培训。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也是促成这届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顺利进展足以表现学生们的热情。然而,学生们对W3C到底了解多少?胡春明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W3C的CEO Steve来W3C与怀进鹏教授会面,商讨工作开展方面的事宜,会面结束之后,怀教授邀请Steve为学生做一个学术报告。Steve欣然答应了,但是他在北京的行程非常紧张,所以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来向学生宣传这个报告会。我们通过在学校BBS上发帖,在校园贴海报的方式进行了宣传,“事实上当时我并不清楚这个报告会对学生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胡春明说,当时预定了一个约150人的会场,还有些担心来的学生不够多。“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报告会开始之前会场就已经坐满了人”,然后不断地有学生加入,大家站在走廊和过道处,整个会场爆满。此时胡春明还有一个担忧:中国学生一向内向,到了自由提问环节,是否会冷场?可后来的事实再次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胡春明说:“学生们接二连三地发问,我准备的问题都没机会提问”。他们问的范围很广,包括技术问题、Web发展趋势,还有的学生就直接问能否到W3C去工作,“这个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学生对Web技术的关注程度和兴趣,远远超出我的意料”,提及此事,胡春明不无欣慰。

学生计划

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大会筹备委员会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依然进行了“学生计划”,该计划的主题是,为外地学生(包括国外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来支持他们来参加WWW2008,胡春明说:“大多学生经济都不独立,参会费用对于他们是不小的压力”,第一轮的学生计划中支持了15名学生,标准是来自海外的学生给予5000元,港澳台的学生则能得到3500元,作为差旅费的补贴。在后期胡春明和其他工作者依然在继续联系赞助厂商支持这个计划,以便给更多的学生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这笔经费来源很多,除了赞助商的支持,还有参会讲师的大力支持。“在预算中,我们有一部分钱是给讲师的经费补贴”,胡春明告诉我们,但是今年他们希望讲师能够让出自己的补贴,将费用投入“学生计划”,目前Google、微软和AT&T都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讲师们可能不缺这些钱,但是学生们真的很需要”,胡春明说。

WWW2008的中国特色

W3C标准确立二十多年来,已经得到了IT业的普遍认可。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用户对Web标准的认知度稍显不足,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互联网真正在中国流行起来,不过短短十几年,比美国晚了近20年;其次,中国之前没有推广W3C的机构,大多用户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W3C概念;中国互联网用户没有选择权也是个重要因素,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多中国用户选用了微软的打包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IE浏览器,很多人甚至不知道Firefox为何物——即便IE对W3C标准的支持乏善可陈。如今,微软已经宣称IE8会增强对Web标准的支持,中国的用户也在逐渐地认知原本陌生的W3C。随着中国IT产业的发展,W3C看到了中国的市场,W3C中国办事处已经为中国的IT用户及企业架起了一座通往国际标准的桥梁,WWW2008也将向世界打开一个了解中国Web发展的窗口。相信我们与标准的距离会越来越近,而我们的IT产业之路,也会越走越远。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