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构件技术与中间件

  面向需求的构件应用

  基于构架的构件化软件开发应当是面向需求的,即设计者集中精力于业务逻辑本身,而不必为分布式应用中的通信、效率、互操作、可靠性、容错性、完整性等大量与业务无直接关系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耗费大量的精力,理想的构架在这些方面应当为构件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事实上,这些正是中间件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中间件开发的应用真正是面向需求的,从本质上符合构件化设计的思想。

  使业务逻辑容易划分

  服务器构件要求有很好的业务自包容性,应用开发者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进行功能的划分,体现为不同的接口或交互模式。针对每种业务的设计和开发是可以独立进行的。

  构架和中间件有同样的目标:提供业务的分隔和包容性。例如:消息中间件规定了消息是有属性的,其中部分属性则与业务的划分有关,某种服务构件只进行相应类型的消息交互。至于如何保证业务的分类运行与管理,则是中间件的事情。

  因此可以说,中间件和构架都实现了构件向应用的集成。

  构件的封装、设计与实现隔离

  构件对外发生作用或构件间的交互,都是通过规范定义的接口进行,构件使用者只需要知道构件的接口,而不关心其内部实现,这是设计与实现分开的关键。构架就应当提供构件交互的规则,并基于这些规则实现类似容器的标准环境。   

  中间件在分布交互模式上都规定了接口(或类似)机制,如IDL就是描述接口的语言规范,从早期的DCE到现在的CORBA、DCOM、Java RMI等都使用IDL描述接口,所不同的只是语言规范。客户访问服务(或对象方法)均通过接口进行,至于服务采用怎样的内部实现、基于怎样的语言、甚至怎样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者都不用关心。类似地,消息队列也可作为分布交互的手段,消息的语法和语义定义保证了使用与实现的分离,使用消息队列的客户或服务是不依赖于对方的。既然中间件能隔离设计与实现,能在分布的环境中封装实现的细节,那么,基于中间件的构件开发也就是可能的。

  隔离应用构件与复杂系统资源

  构架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将系统资源与应用构件隔离,这是保证构件可重用甚至“即插即用”的基础,与中间件的意图同样是一致的。中间件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屏蔽多样的系统资源,保证良好的互操作性。应用构件开发者只需要按照中间件规定的模式进行设计开发,不必考虑下层的系统平台。因此可以说,中间件真正提供了与环境隔离的构件开发模式。

  符合标准的交互模型

  构架不是什么具体软件,而是抽象的模型,但模型中应当定义一些可操作的成分,如标准的协议。标准的中间件则实现了构架的模型,实现了标准的协议,如基于CORBA的对象中间件使用的是CORBA规范作为构架模型,具体则实现了可互操作的GIOP协议,映射到TCP/IP为IIOP协议,定义了CDR数据表示语法、数据包格式、消息语义等内容。因此,基于中间件的构件是符合标准模型的。

  软件重用

  软件重用是构件化软件生产的根本目标之一,中间件提供了构件封装、构件交互规则、构件与环境的隔离及构架设施等机制,这些都为软件重用提供了方便的解决方案。

  另外,通过类似应用桥的机制,中间件可以建立访问过去应用的通道;或者在新的中间件体系中建立特殊的运行容器,封装以往的应用,从而最终做到对应用遗产的继承性重用。

  提供对应用构件的管理

  基于中间件的构件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管理,因为构件总可以通过方便的标识机制进行划分,还可以使用构件库机制配合一些管理规则。例如,微软的COM就利用Windows系统注册表配合几种惟一标识构件的方式,实现构件的登记、注销、定位。CORBA规范中有接口池、实现池等规范定义,配合应用登记管理的机制,也能对应用构件实施管理。

  总之不难得出结论,基于中间件开发的应用是构件化的,中间件提供了构件的体系结构,大大提高了应用构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