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物流银行:再造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下)

  收之桑榆

  协调“三流”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三个重要因素,原有供应链运作实践中对产品、信息的流动均有考虑,并采取了相应协调措施,创造了无数商机,打开了利润之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管理与协调, 使参与者,包括供应链环节的各个企业以及银行分得自己的“奶酪”,从而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效率并能够增强其竞争力。并且,物流公司通过对物资的直接控制帮助金融机构减少信用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多年风险管理的经验和发展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帮助企业或物流公司降低供应链风险。

  “派生”资金价值

  尽管,供应链上产生利润的环节很多,但最高的利润回报总是来源于高附加值产品和终端产品。在供应链的产品形态不断被加工制造转化的同时,“物流银行”通过为中小企业安排优惠融资,实际上也就扩大了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同时,核心企业还可以压缩自身融资,从供应链整体增值的部分直接获利,实现“零成本融资”甚至“负成本融资”。供应链上的“融资”行动,推动了供应链上的产品流动,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换;进而,可以向整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产品要效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间接地为核心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获取新的客户群体

  推广“物流银行”业务,可为银行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尤其是培育了金融业的优质客户。在早期,银行主要服务大客户,这导致过于集中的授信额度,导致贷款风险集中,而且由于不少大客户物流并不活跃,还造成了现金流与资金流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提供“物流银行”服务,为中小企业带来了融资和发展双便利,改变了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局面,培养出一批成长过程中的优质中小客户群,改变银行对大客户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也将为银行带来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

  提升贷款信度

  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成数乃是随着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授信风险而调整,例如:订单阶段,因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可贷款成数较低,但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控管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并且,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产生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的也就产生了对许多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国内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对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在这个授信额度之内,中小企业只需付50%的保证金,就可以获得银行100%的资金支持,等于解决了商家的融资难题;对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言,能够借助于物流公司,扩大其销售网络,而自身不必出一分钱资金;通过“物流银行”模式,把资金流、信息流和货流统一起来,达到一个银行、供应链上成员的共赢。

  失之东隅

  信用风险

  一个完整信用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包括了供应商、生产者、银行、客户之间的相互间的信用保证。但从我国目前的供应链和银行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信用体系尚未形成。针对企业的诚信及银行信用风险,银行无法介入对企业市场前景的判断,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判断;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融资、结算、财务等方面,也可能对银行采取隐藏信息的行动,使得银行无法根据中小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运营风险

  为供应链提供金融业务的银行,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也就增加了风险。除了在信贷审查上面控制风险外,更关键的是,业务流程中的各方面风险;简单地说,就是从原材料采购直到产成品交付给客户换回现金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物流公司的专业程度也需要银行考核,如何选择具有较高的仓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资产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的全国性专业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对于“物流银行”业务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他山之“玉”

  为应对“融资”需求,国际上银行巨头,已采取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和业务运作手段。2005年,JP摩根收购了美国物流公司Vastera,以期完善其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渣打银行用自己开发的模型给供应商和买方之间的关系设置信用值,无需传统担保,就可以向企业及其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为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国的部分银行,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深发展制定了包括评级、授信、物流和间接客户监管等子系列的《自偿性贸易融资管理制度》,对单一的授信主体设定“主体+债项”的评级,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突破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瓶颈”。广发银行针对民营企业从创业、成长到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的"民营100"项目;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多家全国性物流企业与广发银行签订了物流业务全面合作协议。

  同时,而抓住这一时机的不仅仅是各个金融机构。1999年,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始向客户提供简单的质押融资业务;2001年,TCL利用此原理,开拓手机市场,通过向全国销售商提供大部分运营资金,成功地在短期内缺的全国手机销售第一的业绩。2003年,UPS的金融物流集成服务成功地解决了沃尔玛和东南亚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和应收款拖欠太久的问题。2004年DHL在上海也为客户提供物流和关税融资服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