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随“机”应变的架构

【IT168 专稿】

    随着3G的发展、手机终端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银行用户通过手机去访问银行的金融服务。当前的手机银行从技术来讲包括基于浏览器的手机银行,基于Client端的手机银行,基于SMS的手机银行服务等。本文将介绍的手机银行架构是基于浏览器的手机银行。

当前的Web手机银行的技术问题

    手机银行和其银行其它的电子渠道相比有一个特性:就是手机上网用户群中,手机终端种类繁多,手机终端品牌繁多,屏幕大小、分辨率、色彩支持都不一样。

    比如:有的手机不支持彩色图片,有的可以展示彩色图片;有的手机屏幕大小限制只能展示两列的表格数据,而有的手机能展示4列的表格数据;有的手机支持图片显示,有的手机不支持图片显示;有的手机浏览器支持WML语言,有的手机浏览器支持HTML语言等。如下图所示,如何建设支持各种手机终端的手机银行是当前银行在构建Web手机银行时碰到的一个问题。

    当前的手机银行为了符合绝部分用户的需求,都是基于最低的手机终端配置开发手机银行。这就使尽管是高端手机,也只能展示最低端手机的界面风格和内容。在这个手机终端流行的时代(IPhone、Google手机、Nokia推陈出新),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部分手机银行用户的用户体验。

    另外一个银行在开发手机银行的时候碰到的问题是无法整合和重用银行其他渠道已有的业务数据、已有的业务逻辑、渠道逻辑,甚至是技术也不能够重用,这是由于当前大多数银行的业务组织结构和相应渠道架构决定。从银行业务层次来说,当前的国内大多银行的渠道和服务的粒度是面向市场的,而不是面向客户的。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部门(比如信贷部门,公积金,信用卡部门,各省分行)构建的一系列的前端渠道,由于业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一定程度导致在银行渠道构建的过程中都是垂直的架构方式,如下图左边所示:

    如图左边在不同的渠道建设中,从架构上,技术上,数据存储,业务逻辑上都是垂直的,不能重用的,不好维护和管理的。导致的后果就是各个渠道之间不能很好的共享客户和业务数据、互动、协作和集成,不能为客户提供统一的客户视图,更不能很好的支持银行进行"目标营销"和"精准营销"。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