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人认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格局已经确定,但事实上市场排名仍在发生剧变。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运营商正在从幕后走到前台,进入战略性扩张阶段。
3月22日,中国电信公布了其年度财报,其中天翼云2022年的营收达到了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5%,其增速远超互联网云大厂。2023年,天翼云营收预计将突破千亿大关。
随着收入的大幅提升,天翼云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扩大。在混合云市场,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和国内最大的混合云服务商。IDC报告显示,中国云市场排名中,天翼云位列第三,仅次于华为云和阿里云。在专属云市场,天翼云更是名列榜首。
因此,对于有上云需求的企业,作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的佼佼者,天翼云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对象。那么,在助力企业实现IT上云方面,天翼云拥有哪些独特优势?
另外,数据库是企业迈向云端的重要推动力,天翼云能否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数据库需求?为何会选择自主研发数据库TeleDB?其产品成熟度如何?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老鱼在近期召开的福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专访了来自中国电信的三位资深专家:中国电信集团云网运营部平台云化处副处长肖彦昌、天翼云数据库产品线资深专家魏兴国,以及天翼云数据库产品线专家陈阳关。
在本次专访中,老鱼将与嘉宾一起探讨天翼云在帮助企业IT上云方面的实践和方法论,同时,还将揭秘中国电信上云背后的"天翼云数据库TeleDB"。
企业上云指南:中国电信上云方法论“五步骤十流程”
上云已成大势所趋,然而对企业来说,如何顺利上云、充分利用云服务以及管理云资源才是关键问题。
当你尝试寻找关于企业如何迁移到云端的资料时,很可能会发现搜索结果大多都是运营商制定的一些相关IT系统上云规范。而在这些规范中,你极有可能会搜到《中国电信IT全面上云工作方案》(作者:肖彦昌),本次专访的嘉宾之一。
肖彦昌,中国电信集团云网运营部平台云化处副处长,主要负责中国电信内部的IT系统和业务平台上云,同时为中国电信外部客户提供上云服务,同时还负责翼龙平台的建设工作,为集团、省公司、各专业公司和客户提供全栈一体化的上云、管用和用云能力。
众所周知,运营商是一个高度依赖IT的行业,与银行一样,运营商也拥有庞大的内部IT系统。在面临上云问题时,运营商并没有选择自主研发BOM(业支、网络、管信)系统,而是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制定了更多的方法论和管理要求,通过这种方式,运营商鼓励厂家参与到云计算中来,进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上云。而在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在上云方法论方面表现出色,执行力也很强。短短两年内,中国电信成功地实现了内部3000多套IT系统的100%上云,全部采用了天翼云提供的技术。因此,天翼云有充分的信心为企业上云保驾护航。
肖彦昌认为,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演进角度看,上云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企业上云,他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建议和方法论,以供有意上云的企业参考。
首先,企业需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中国电信提出云改数转战略和“早上云早受益”的上云理念,从2010年开始技术储备,历经十余年时间,并于2018年开始进行顶层设计。
其次,企业需掌握上云方法和平台。中国电信在推进内部上云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五步骤十流程”的上云方法论:
第一步:了解现状,分析系统上云需求和驱动力,确定上云系统清单。
第二步:制定上云规划、方案,明确上云路径(迁移、重构或整合)。
第三步:进行上云技术选型与设计,涵盖云主机规格、数据库选型、消息缓存选型等各方面。
第四步:实施上云与部署,包括统一技术底座、PaaS组件部署、应用代码改造等。
第五步:交付上云并进行运维,推进代码托管、持续集成与部署,建立运维监控能力。
中国电信通过内部IT上云和业务平台上云,打造了支持全栈技术的统一上云技术底座-翼龙平台。
最后,企业需进行人才储备。中国电信推出“腾云”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五类三档的梯队培养,内部员工培养人数超过8000人,合作伙伴培养人数超过5000人。
数据库规划设计:中国电信上云实践经验分享
在传统IT系统中,数据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数据库的运行稳定性基本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在上云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肖彦昌分享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1、数据库技术选型,需要结合系统的事务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数据库技术。
2、数据库软件选择,在开源、云数据库或者自研的方向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一旦上了生产再进行更换工作量将大幅增加。面对当前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更高、更严的要求,肖彦昌认为,直接选择开源数据库一定要慎重。
3、上云数据迁移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7*24小时连续运行的系统更要重点设计迁移方案。这里特别需要关注:迁移的数据量、数据类型、大表、数据稽核、停机时间窗口、异常回退机制等。
4、上云后必须要考虑数据的安全,尤其是要具备稳定可靠的数据备份恢复以及容灾能力,在上云的同时,需要同步规划和考虑数据库的异地容灾能力,通过多种手段来确保上云的数据安全。
5、上云后数据库的运维监控与优化,是保障上云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TeleDB:天翼云自研数据库的竞争优势与应用实践
TeleDB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数据库?由于此前天翼云鲜有宣传,外界对这款数据库了解有限。例如,它究竟是OLTP数据库?还是OLAP?或者是HTAP?亦或仅仅是一个品牌名?当初天翼云为何决定自主研发TeleDB?产品成熟度如何?
魏兴国,天翼云数据库产品线资深专家,2014年加入天翼云,作为天翼云数据库团队的创始成员之一,完整经历了TeleDB数据库从0到1的研发过程,对数据库内核和管控都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关于当初天翼云为何决定自主研发TeleDB,魏兴国表示,天翼云最初立项自研TeleDB的目的是解决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在业务快速发展情况下所暴露出的问题,实现核心架构的自主掌控和关键技术创新。
据魏兴国介绍,目前,TeleDB成功助力中国电信核心IT系统完成100%上云,应用于3000+系统,内部使用规模超过3万套,节点近10万个,累计服务用户10亿+,承载收入4000亿+,可用性达到99.999%,稳定运行6年以上。此外,TeleDB在政务、物联网、新能源、医疗等行业取得突破,服务客户超过500家。
相较于其他竞品,他认为,TeleDB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业界领先的系统架构与功能、自主可控的云安全和完善的生态系统等方面。
面对未来,他表示,TeleDB将围绕产品能力升级、市场规模发展和社区生态建设及宣传三个方面展开。持续提升产品实力和技术创新,扩大公有云规模和私有云重点行业客户,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快速发展市场。在社区生态建设及宣传方面,通过建立优质的开源社区技术生态,持续加强社区生态建设,并拓展商业生态闭环,实现TeleDB能力持续变现。
陈阳关,天翼云数据库产品线专家,是自研数据库TeleDB最早的一批技术成员之一。他表示,TeleDB是中国电信的云数据库品牌,包括多款自研数据库产品,涵盖OLTP、OLAP、HTAP等类型,以及NoSQL数据库和数据库生态工具产品。据陈阳关介绍,目前天翼云数据库团队约有150人,计划在两年内扩展至500人。
TeleDB品牌的定位与目标是打造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的企业级数据库产品,构建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自主可控数据库大生态,成为让更多企业乘云而上的火箭助推器。其最终目标是成为国内业界前三的数据库。
尽管TeleDB的品牌愿景并不仅限于政府和国有企业,但基于其国企基因,政府和国有企业确实是TeleDB规模化发展的首批重点突破客户。
写在最后
在本次专访中,中国电信的3位专家分享了其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丰富经验。从战略规划到具体实施,从上云方法论到人才培养,中国电信为有意上云的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给老鱼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天翼云自研数据库TeleDB的独特竞争优势和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天翼云在数据库领域的创新实力,同时也必将推动和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和层次,激发行业对运用数字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的深度思考。
我们期待,天翼云在未来取得更多技术突破和行业应用,为推动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TeleDB能否达成国内数据库前三的目标?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