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频道

历时3年,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打造攻略

  文/老鱼

  摘要:2022年4月23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以下简称新核心系统)全面投产上线,截至2022年11月底,已经完成新旧个人业务核心系统之间的在线数据移植,客户数据与交易全部迁移到新核心系统,这标志着邮储银行新核心系统项目圆满收官。

  数据显示,这个历时3年打造的新核心系统,自投产以来运行平稳,各项指标表现优异,为邮储银行全行6.5亿个人客户、近4万网点提供峰值TPS 67000笔/秒的交易处理能力;全天联机交易处理时间仅需65毫秒,比原系统减少30%;日终处理耗时从273分钟减至197分钟,降低28%;季度结息总时长从140分钟减至25分钟,降低82%。

  近日,在2022 DTCC大会上,邮储银行金融科技创新部何佳佳主任在《重构银行核心、驱动科技创新》的主题演讲中,更是详细的介绍了邮储银行数字化转型,建设新核心系统的实践成果。其中,不仅包含了邮储银行新核心的架构、技术及业务特点,还包含其技术组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国产开源数据库的技术亮点,这对同行在新核心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选型等方式都能有所借鉴。

  项目背景

  关于邮储:中国邮政储蓄可追溯至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07年3月,在改革原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邮储银行的业务特色鲜明,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依托“自营+代理”的独特模式和资源禀赋,致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加速向数据驱动、渠道协同、批零联动、运营高效的新零售银行转型。而科技一直是推动邮储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之一。技术驱动邮储银行业务变革,业务反向牵引技术创新。两者相辅相承,不断提升邮储银行IT变革和客户体验。

  核心历程:邮储银行于2014年完成了第一版IT蓝图建设,通过“八大平台、百项工程”的建设,建立起一套平台化的应用系统架构,构建了一系列企业级平台业务系统,包括承载个人储蓄业务的逻辑集中系统(老核心系统)。

  发展趋势:随着三方支付与线上业务的兴起,邮储银行个人业务的迅猛发展,老核心系统日均交易量每年以20-30%的幅度快速增长,至2019年春节峰值交易量已经临近设计容量上限。同时,系统功能扩展困难、备件保障不足、自主可控和运行保障能力不足、新产品推出不及时、开发测试周期长等问题也成为继续支持邮储银行个人业务快速发展的掣肘。邮储银行党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决定启动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以下简称“新核心系统”)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设目标

  在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邮储银行结合“短平快”科技建设模式,着眼于长远发展,确立了“新、敏、强、稳”的系统建设目标,以“新一代”支撑全行转型发展,以一流“大型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推动邮储银行从传统银行向智慧银行的转型和跨越。

  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建设“瘦核心”,推进业技深度融合,形成未来数字化零售银行所需的新能力,为业务赋能。

  敏-以客户为中心,搭建灵活开放的平台,实现敏捷迭代和智能交付,满足快速响应市场、改善用户体验的需要。

  强-建成高可靠、高并发、可扩展、健壮的核心系统,实现故障快速隔离,提升准实时操作风险管控能力。同时打造一支强有力、复合型的队伍。

  稳-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实现按客户维度划分账户体系运行稳定,并从源头贯彻数据和技术标准,确保交易强一致、运营支撑到位、核算和统计准确。

  技术方向与指标:要求支持超过5.5万TPS的交易峰值,达到等保4级安全要求,同时支持在线弹性扩展。在数字化支撑方面,实现业务模型化、核心服务API化、产品组件化,可支撑并行迭代周期更短的敏捷研发。

  建设路径

  邮储银行新核心的建设路径采用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

  项目启动初期,邮储银行就分布式架构与业务建模方法对同业和头部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行内核心系统的实际需求反复深入研究,最终确定采用分布式、单元化架构的技术路线,并规划设计一套企业级的分布式技术平台作为新核心系统的底座。分布式技术平台支持云原生按需自适应弹性伸缩和单元扩展,满足客户数量和交易数量增长带来的海量交易。平台提供自动故障感知处置、分布式强一致、多中心多活等能力,能在通用软件故障、设备故障、机房断网断电、地区性灾害等极端情况下保持核心业务连续性不受影响。

  同时,借鉴业界领先实践,以企业级业务建模的实施方法归纳提炼业务需求,按照“解耦-重构-复用”的设计思路,对业务流程进行解耦重构。解耦重构主要是对产品变量进行归纳提炼,对业务数据进行贯标实施,形成稳定、灵活的企业级流程模型、产品模型和实体模型,达到积木模式,按需快速构建。

  而对于分布式系统最有挑战就是运维体系的支撑,邮储银行自主设计构建了分布式运维平台,来针对分布式架构下结构复杂、设备繁多、服务多变的特点去提供全景可视、量化管控、智能驱动的运维能力,通过运维平台实现对整个分布式技术平台以及所承载的应用涉及到硬件全景掌控包括软件,改变相应传统运维模式,把靠经验的运维、策略的运维转变成主动式数据驱动的模式。

  确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后,邮储银行从科技和业务部门抽调精英,组建项目团队,并博采众长,采取联合设计、自主研发模式,由邮储银行牵头,携手业界领先的IT服务供应商,组织联合团队共同开展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对于新核心系统的构建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基于通用服务器、开源基础软件进行自主增强与构建。这样技术方向选择背后,邮储银行有着怎样的考虑呢?

  何佳佳告诉老鱼,邮储银行在通用性、开源方面的是有积累和沉淀的。通用性方面,在本文项目背景-建设回顾中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开源应用方面,邮储银行紧跟开源发展动向,立足可控。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主动将开源数据库PostgreSQL适配应用于生产,并快速在各重要业务系统进行了推广。除部分存量系统,新增项目已经不再使用传统商业数据库进行支撑了,全面运行在了开源数据库之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基于分布式单元化架构的合理设计,才能有把握、有底气地选择通用开源软硬件来构建支撑。

  数据库选型

  数据库作为银行核心系统的关键基础软件,承载着金融核心资产的客户数据和账户数据,在银行乃至国家金融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关键地位。

  出于安全可控的趋势考虑,邮储银行预见性地在项目建设早期就确立了使用国产开源数据库的方向,结合新核心的建设,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一次性实施到位。

  此前,邮储银行对于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有着丰富的使用经验,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重要的业务系统、新增系统。因此,数据库选型,邮储银行将目光转向了开源openGauss数据库。

  邮储银行对openGauss进行了严谨的论证,从功能、稳定性、性能、运维能力、社区生态和开源可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与测试工作,最终得出openGauss能用于核心系统的结论。

  从技术角度说,邮储银行经过多重角度的验证,openGauss在关键特性上竞争力优势明显,如:

  性能优势,X86服务器下openGauss处理能力最高提升130%,在鲲鹏服务器下最高提升达201%;

  稳定性优势,openGauss彻底解决事务号回卷导致数据库不可用的问题,大幅优化运行过程中的检查点机制,使交易负载更平滑,波动性更减小;

  多引擎优势, openGauss提供行/列/内存多种引擎,可以在一套系统中实现交易、分析和高性能内存任务处理。

  运维优势,openGauss提供相近于传统商业数据库维护能力,自诊断能力:增加WDR Snapshort诊断报告,提供丰富详尽的性能视图和分析数据,可快速定位性能瓶颈点。

  从自主可控角度说,OpenGauss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独立开源数据库根社区、无上游依赖,开源软件供应链完整、可靠、避免供应链连续性风险。同时,openGauss基于更为宽松可控的木兰协议,邮储银行团队与社区专家联合设计、实施、调优,能锻炼邮储银行数据库产品与团队的自主可控能力。

  从生态角度说,openGauss生态成熟,人才,工具,应用,方案丰富,切换平滑。邮储银行与openGauss社区、上下游生态共同携手,不仅实现对大型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应用的企业级支持能力,还实现了全栈式自主可控,包括且不限于软硬件一体化联合调优、适配,在各工程阶段,包括投产运行,都经受住了考验。

  综上所述,邮储银行选择开源数据库openGauss作为新核心系统数据库,可以满足新一代核心系统高并发、稳定运行的需求,同时,又切合契合国家自主可控与国产化的要求。

  伴随着关键技术组件数据库的选定与适配,新核心系统的部署实施工作同步进入了快车道。

  部署实施

  新核心系统是邮储银行举全行之力,历时3年,投入几千名业务、技术骨干,进行科技攻坚的“硬核之作”。

  2019年3月,邮储银行正式启动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

  2019年3月,启动预研阶段工作。确定新核心系统采用企业级业务建模梳理业务需求,技术上使用分布式单元化架构,以及联合设计、自主研发的实施方式。

  2019年8月,启动业务建模和分布式技术验证工作。完成个人存款、个人结算账户、个人支付结算三大业务领域的完整建模;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原型,验证通过分布式架构十大技术能力,确定新核心系统的关键技术组件。

  2020年2月,全面启动建设阶段工作。新核心系统项目群九项工程并行推进,有序开展。

  2020年11月,确定新核心系统关系型数据库。通过近一年技术测试,业界资深专家论证选型,确定openGauss作为新核心系统关系型数据库。

  2021年4月,新核心分布式技术平台投产上线。新核心系统“大楼”主体结构建设完成。通过旁路引流,验证企业级技术底座的健壮性、可靠性,激发创新驱动“活力源”。

  2021年7月,新核心分布式运维平台投产上线。新核心系统“大楼”运维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在可见、可管、可计三大领域实现十大支柱功能,为分布式核心系统提供强大支撑,按下创新转型“快进键”。

  2021年11月,国际汇款业务功能投产上线。新核心系统“大楼”正式面客的样板间落成。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企业级建模与IT设计工艺、开发框架从蓝图变成现实,为2022年全量功能投产上线打下坚实基础,吹响创新竞进“冲锋号”。

  2022年4月,新核心系统全面投产上线。新核心系统“大楼”正式落成,标志着邮储银行核心科技能力的蝶变升级,有效赋能转型发展,提升客户体验。全面投产后,邮储银行以“在线迁移、无感切换”方式进行超6亿客户迁移,驶入数字赋能“高速路”。

  2022年7月,启动全量客户迁移。客户陆续入驻新核心系统“大楼”。完成白名单客户和区域性业务验证工作,系统运行稳定,业务功能良好。开启外部客户大批量迁移。

  2022年11月,全量客户迁移成功,圆满收官。完成新旧核心之间的在线数据迁移,客户全部入驻新核心系统,标志着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项目圆满收官。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邮储银行开创“在线迁移、无感切换”的全新上线模式,在新老核心系统均不停止服务的情况下,以单个客户为最小单位、分批量、自动化、可视化地进行6.5亿客户数据在线迁移,当前新核心在全量客户运行情况下,业务指标、性能指标大幅提升。

  写在最后

  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是邮储银行新一代核心中的关键与基石,其后对公核心、信用卡核心和信贷核心等系统正在逐步开展建设工作。

  据何佳佳介绍,随着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的投产运行,相应的成果也复用与扩展到了对公与信用卡核心的建设中。所沉淀下来的业务建模与工艺、平台支撑、基础技术组件,将直接无缝支撑起了另外两个核心的构建。

  据了解,今年12月,邮储银行对公核心第一批次的功能已经顺利投产,搭着个人核心业务与技术融合能力的便车,后续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会更高效、更平稳。

  新核心系统的建设促进邮储银行进一步向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运营模式转变,不断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响应,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为未来全行经营和管理数字化转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邮储银行新核心系统的成功建成,有效支撑国家在重点战略领域形成硬核创新力,切实解决“卡脖子”难题,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也为中国银行业核心系统架构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