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我的敏捷开发实践

【IT168 专稿】

    随着Agile敏捷开发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敏捷开发用于软件产品和应用的开发。笔者的产品开发团队在两年前开始采用敏捷开发方法,一直实践到现在,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包括:产品功能更加符合市场和业务人员的需求,开发效率获得提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介绍笔者所在团队的产品敏捷开发过程和作者的敏捷开发体会。

敏捷开发体会

    实施敏捷开发近两年来,我对在产品开发中应用敏捷方法有着深刻的体会。首先说下产品背景。我参与的产品是面向行业的产品,在全世界都有客户,有10年历史,和一百多个基于不同版本的客户,我们的团队完全负责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布计划、架构、设计、开发进度、测试、客户支持等。在这样一个面向全球的产品和自主的团队环境中进行敏捷开发体会尤其深刻。

    1) 注重概念和架构设计,而轻详细设计

    敏捷开发中,注重概念和架构设计,而轻详细设计。这里的概念设计,可以看成是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或模块,强调的是产品的路线规划、市场趋势、客户价值、技术趋势等。架构设计,可以看成从整体上看,概念设计应该用什么方式实现、分几个层次、多少组件、不同层次和组件之间关系是什么。详细设计,则是具体的设计和做法、API接口等。

    一个产品,特别是面向行业的产品,概念设计和架构设计非常重要,需要考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产品在市场中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每个模块的投入和收益的比例等,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产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产品中新增或删除一个模块需要非常谨慎,因为一旦新增模块被客户使用,以后就很难在产品中去掉这个模块。还需要考虑产品各个版本之间的兼容性,以及客户的升级迁移。所以,在开始正式开发之前,通过概念设计和架构设计,梳理思路是非常必要的。

    2) SWOT分析

    以前在做项目时,大多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哪一些功能模块需要做,哪一些功能模块先做,而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分析方法。造成的结果是有一些功能模块投入很多资源,却并不一定是客户最想要的。

    在敏捷开发中,更加注重客户需求。如果对产品进行SWOT分析,就能选出付出最小工作量,但能获得最大价值的模块。

    SWOT分析阶段会在概念设计和架构设计之后进行,输入是概念设计和架构设计,输出是模块的重要度和需要的时间。这样按照性价比可以进行排序,选出最能符合市场的模块。

    一款产品哪个模块重要,哪个先做,需要花多少资源和时间投入,花这么多时间和资源的模块是否在客户心中有相应的重要程度等,这些都是由这款产品的市场策略来决定。所有产品都是为了市场和赢利为目的,Agile方法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了这一点。

    3) 业务和客户驱动,而非技术驱动

    这点说是体会,也可以说是教训。在我们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在某一新版本中重新设计了老版本的某一个重要模块,而引发了几个问题:一是,新版本的模块和老版本模块的兼容性问题,导致老版本客户无法平滑的迁移到新版本;二是,新版本的改进是纯技术方面的重新实现,不管对客户而言,还是对内部的架构而言,都没有明显好处;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我们花了很多资源和人力去重新实现,但是在最后由于种种考虑还是废弃了重新实现的模块,依然沿用老模块。

    在产品的敏捷开发中,虽说拥抱变化,但不盲目变化。产品的改动需要经过概念设计、架构设计以及SWOT分析后,三思而后行。敏捷开发中也强调"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天天都在一起工作",确保技术人员能够开发出客户需要的产品。

    4) 时刻考虑版本兼容性

    敏捷开发,废除了过多冗余的文档和繁杂的设计,强调拥抱变化。但作为产品,敏捷开发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变化。

    当设计变动、API接口重构、配置文件变更时,要时刻考虑产品的架构、规划路线图,老版本的兼容性,及迁移平滑性。否则,随着版本的增多,必将面对着大量的维护工作。

    5) 轻文档,但非无文档

    敏捷开发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而轻冗余文档。但敏捷开发并不意味着无文档。在敏捷开发过程中,适量的文档还是很有帮助,有助于整理思路,加快沟通和讨论。

    我们产品中的文档包括:概念设计文档、架构图、当前版本要实现的功能列表,以及SWOT分析。

    这些文档在每个产品版本开始之前会有产生,在每个迭代的过程中根据业务人员和市场的反馈也会有一些变更。通过我们实践证明,这对产品的思路、沟通讨论都非常有帮助。

    而且这些文档,大多是几页PPT,书写和维护工作都很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