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技术文章】
21世纪的管理学究竟走向何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回答和猜想。尤其是关于管理学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几乎吵翻了天。在这一争论中。明茨伯格认为,管理中有科学的成分,但不全是科学。管理中科学的成分是关于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规律的总结与提升。对于管理的本质,明茨伯格归纳了三个关键词:管理是科学,是艺术,是手艺。
在明茨伯格眼中,没有哪一个学者是纯粹的某一种管理风格的代表。若是非要将管理风格加以区分的话,明茨伯格将管理风格分为三类:最能代表管理中的艺术性的是沃伦·本尼斯和汤姆·彼得斯,他们是行动主义者,强调领导力;最能代表管理中的科学性的则是迈克尔·波特,他强调管理需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制定策略;而最能代表管理中的手艺性的则是明茨伯格本人,强调战略的制定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三种管理风格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实践中,管理并不仅限于这三个方面的风格。
德鲁克和彼得斯两位名人,在许多方面与明茨伯格的观点遥相呼应。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结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还说:“管理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今天美国人所理解的那种科学。”而彼得斯在1988年3月访问中国期间也曾宣称: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永远不是。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是一种做法,它利用并使用了科学的知识,但是使用科学的时候,它主要是像一门手艺一样,而且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艺术。以往的管理学家大多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经验总结提升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明茨伯格反其道而行之,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践操作方法,某些方面与管理第一线的实践者们的行为不谋而合。未来管理学的发展,更多的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寻求一种和谐平衡的发展。单纯的管理理论知识,不再是指导实际管理工作的《圣经》,而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也不再是管理学理论发展的惟一源泉。管理学的长足发展,需要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也需要通过经验的反思、彼此的交流来推进。
信息革命方兴未艾,各类组织无一例外的受到信息化革命的冲击。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管理学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信息革命的影响。管理离不开信息,管理层需要的不再是那些纯粹的数据、高端的技术或是更加快捷的应用方式。他们需要的是对信息的界定,获取和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完成任务和进行决策的有力依据。巴纳德曾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强调过信息的作用,但对于沟通而言,巴纳德给出的只是笼统和粗略的概念。要在工作场所提高沟通效率,沟通的重点就不在于沟通的人本身,而在于共同的任务和共同的挑战,沟通要落脚于需要共同完成的工作。这或许就是组织在招聘员工时极为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的原因所在。只有将获取的信息重新思考、重新表述并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重新整理后,这些信息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正如明茨伯格所言“管理工作和记者的工作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你必须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你掌握的信息进行调整,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分析者”。
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管理工作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式,同时也会为管理实践带来无法逃避的影响。在明茨伯格眼中,这很可能导致管理者终日坐在电脑前处理各种报告、数据的现象,管理者运用电脑来管理公司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困境,这样是肯定管理不好的。现代的管理不再是向组织空降圣旨,而应该来自于基层。管理在基层发挥作用,基层实践正是战略形成的知识渊源。这种管理能够与公司日常工作融为一体,使基层工作的员工激发出潜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组织的大厦要靠每一粒沙子支撑才能稳固,管理者若不能激发出第一线员工的潜能,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必将成为海市蜃楼。
在看得见的将来,文化越来越成为引领组织发展的灵魂。明茨伯格认为,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激励员工,创造开放的、能释放员工能量的氛围,正如“蜂巢”中“蜂后”无需做出决策,只需散发化学物质来维系整个社会肌体一样。在人类的“蜂巢”中,这种物质则被称为“文化”。在信息化的时代,管理成为组织中加强人们之间联系的文化纽带,员工不是作为可拆分的“人力资源”,而是紧密关联的社会体系中的成员。明茨伯格十分反感“人力资源”这个词,认为这是把人“物化”的一种表现。他强调“人就是人,不要把人单纯看做服务于企业需要的资源、要素、工具”。当员工得到信任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就会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需监督和控制。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凝聚力量,员工们能够被这种企业文化中的理念所吸引,不再是一盘散沙,心甘情愿地奉献着自己的能力。
明茨伯格曾对管理下比喻说:“管理更像是乐高(LEGO)玩具,而不是宜家(IKEA)模式,宜家要求客户把切割整齐、合乎尺寸的部件组装起来,就可以得到成品家具了。但是真正的管理更接近于玩乐高积木,部件的组装可以有无数种方式,而建立有趣漂亮的结构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管理是一种奇特的现象,首先它是一种充满常识的实践。”
1908年,泰罗拒绝教授科学管理这门课,坚决认为管理只有在车间里才能学到,或许这种行为显得有些过于偏执了。但是从中我们能够看出,真正可以运用到管理实践中的理论,恐怕只有管理者自己才能创造出来。因此,步入21世纪的今天,管理学的发展更多依赖于实践,管理者只有亲身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寻求理论突破,管理才会真正发挥出效能,才能推动管理学的发展。这是明茨伯格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管理必须源于实践,用于实践,而非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