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发展物流业的国际化背景

    【IT168 信息化

    现代物流概念在扩展

    现代物流覆盖了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它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物流运行系统,它用信息系统来整合对顾客、经销商、运输商、生产商、物流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管理,让物的流动具有非常好的的目的性和经济性,消除整个价值链上的浪费,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受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竞争力,抵消市场经济条件下盲目竞争和调节滞后的制度性缺陷。

    在现代物流概念中,物流活动除了传统的运输、搬运、仓储外,还包括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管理工程、信息处理、金融活动,它主要以海港、空港为枢纽,以各种交通手段、联运线路为依托,通过合理的运输组织和流程管理,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结丝布网,为社会和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物流的构成体不仅包括了生产厂商、消费者、运输企业,还包括了社会资本、各种共同体和管理制度。

    国际物流是物流活动和物流构成体的国际化延伸,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很多国际商业超额利润都是通过物流业的延伸服务来实现的。从宏观上看,当代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随着跨越国界和新兴业务的生成处于不断演进之中,而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向国际化迈进,物流的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扩展。

    物流:第三次利润革命

    继管理革命、成本控制革命之后,物流管理被视作当代世界的第三次利润革命,越来越受到全球的企业、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从20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降低每单位GDP中的运输和物流成本来提高利润;并通过国际化的物流组织和网络将其物流服务向其他国家地区延伸,在物流服务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传统运输业的改造,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以降低制造业产品在加工、出口、营销、运输和流程管理中的成本。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通讯产业和信息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全球采购和全球营销已成为企业普遍目标和战略行为,随着金融发展和管理科学的进展,“零库存”生产方式成为相当多企业降低财务费用的有效手段。在这种向物流索取利润的浪潮推动下,世界物流业自90年代以来连续保持20%-30%的高速增长。这一浪潮还昭示,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中国物流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的物流革命以及与国际物流的衔接是近20年才开始的。在目前,中国现代物流业无论从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成本水平,以及观念、方法和理论研究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按照有关国际数据,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而中国占到16.7%;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成本只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高达20%-30%。尽管发展现代物流在全国已蔚成风气,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大、中、小并举,全社会兴办物流业的形势,但中国物流企业目前仍存在着小而全,条块分割,经营管理理念滞后,缺乏专业人才,整体性运营管理水平提升有限等问题。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钢、铁、铜全球消费量第一,原油进口量全球第二,是许多世界制造业产品、整机、零配件的最大生产基地,物流量在国际物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加上国内体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而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同这一地位并不相称。

    除了内资制造业的扩张,跨国公司也纷纷把其制造业部分移向中国,我国制造业产出的增长位居世界前列,21世纪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国的交易成本很高,这使得我国企业的总成本并不低。这就需要中介服务特别是物流服务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物流业越发达,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就会越低,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就会显著地降低成本并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因此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中国必须集中精力建立高效、快速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否则中国的制造业将丧失自己的顾客和原本光明的未来。

    迎接亚洲经济一体化浪潮

    在亚洲地区,正在出现强劲的一体化浪潮。东盟10+1或10+3,中国内地与港澳签署CEPA,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的经济合作也因为制度安排而在深入。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朝鲜半岛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也在多方面有进展。中国与南亚的巴基斯坦最近有了零关税的贸易安排。南亚的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进程也在开始。从整体看,以东亚和东南亚为核心的亚洲国家合作,正在向中亚和南亚扩展。这些措施,消除了亚洲国家间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政策障碍,贸易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也需要消除国际物流中的技术障碍。这就需要强化基础设施的改善。

    中国在整个亚洲一体化浪潮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而在物流方面,则具有不可替代的区域性领先枢纽的重要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工业国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水准比也有很大差距。加强中国和亚洲地区物流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借鉴国际和国内有效经验来发展亚洲的物流产业,从而有效促进亚洲各国各地经济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从现在起到2010年乃至更远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物流业如何加速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国内物流产业发展和利润革命的问题,并且是一个牵动整个亚洲区域经济和涉及世界的重要问题:

    中国方兴未艾的制造业如何通过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国际物流进行战略接轨?它不仅涉及中国制造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交易成本问题,还涉及世界产业布局,国际理想市场的选择。

    中国物流面临的现实问题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合格物流人才的支撑。政府和产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加速物流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迅速崛起的大国,应该在国际物流的当代趋势中,接受和创新什么样的现代观念和方法?如何发展和形成有自己独到特色的物流形态?

    物流链的连接,东亚发达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的经济腹地大大扩大,产业的扩散也随交通和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在向亚洲的纵深地带延伸,将改变亚洲的经济地理格局。在这种形势下,以中国为重要枢纽和节点,应该在亚洲形成什么样的物流网络?亚洲各国各地的经济将如何通过国际和区域合作及分工来实现多赢?各种物资、原材料、产品、资本物品如何按照区域、属性和服务对象跨越界限在不同的方向得到集成?如何协调与整合区域间和国际物流系统和网络?如何借助物流链来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实现地区间产业的合理分工?又如何将制造业发展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依托,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互为促进的良性互动?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区域一体化的良性发展,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增进,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亚洲经济进一步融合到世界经济中,将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新的全球港口网络将形成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到200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制造业,支撑了我国的制成品出口贸易。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在物流链上的主要特点是,部分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入中国,通过国内劳动力的密集型劳动,组合上国内原材料和部件而完成最后组装,再度通过物流链运往海外市场和终端消费者。

    这些原材料和部件,来自周边的东盟国家、日本、韩国,也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而制成品的最后流向,则大部分进入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

    因此,中国从东盟的进口也在增加。这对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为满足国内消费和生产的需求,中国对东盟的食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快速增加,原材料净进口额2001年达到400亿美元。

    从这些方面看,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高。在上个世纪的后半期陆续崛起了日本、四小龙和四小虎以及中国珠江三角洲。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印度等在国内和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表现在亚洲物流产业方面,地位也在上升。国际贸易的90%是通过海运进行的。亚洲国际和地区间如此大的贸易流量,使得亚洲太平洋区域在国际船务中的比重持续走高。亚洲太平洋航线在全球航线布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据2003年中国港口业国际高峰会议,全球集装箱港口布局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间大变革,逐步脱离现今以欧美、欧亚、亚美三大主干航线为基础的国际枢纽港体系,出现一个全新的全球港口网络。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