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ERP操作技巧之发料成本

    【IT168 信息化

    前几天,我跟公司一些新招的实施人员开了一个座谈会,请他们谈谈将近一年的顾问生涯的感受及遇到的阻碍。发现他们普遍对于成本计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发料成本相关的知识更是缺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财务相关的内容,对于成本的计算,更是第一次接触。

    我发现他们主要是对于成本的相关知识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如对于发料成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故,我在会后给他们总结了一份关于发料成本的资料,以供他们参考。

    发料成本的计算,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发料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等,其中,加权平均法又分为月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加权平均法。现在,我就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一下,各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以及在ERP操作中的相关技巧。

    一、先进先出法。

    假如某个材料,在11月1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3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2月1日,车间领走了700件。假设,该材料没有库存,就这两比进货。那仓库领走的这700件材料,成本到底算多少呢?算5元一件,还是5.5元一件,又或者是两者的平均值5.25元呢?

    这主要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发料成本的核算。若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以上的成本都是错误的。先进先出法,顾名思义,就是先进来的材料先出去,后进来的材料后出去,成本价格按实际的价格来核算。如此时领了700件材料,前面500件按5元的价格核算,因为这500件是按5元的价格买进来的;剩余的200件是按5.5元的价格来核算的,即按照这后面购买的价格来算的。总共的材料成本为3600元。

    注意事项:

    1、 这里我们所说的先进先出法,是帐目处理上的先进先出,跟实物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帐目上根据先进先出法进行核算,但是,实务上,有可能是后来进的货先领出去。

    2、 若用先进先出法,则对于单据的及时审核要求更高。如若进货的时间相隔不是太久,只隔一天进货,当前一天的进货单没有及时审核时,推迟了一天审核,则在领料时,就在当天开领料单,则就会发生错误,因为领料单的成本价格无从考量。

    3、 在材料入库时,相关的费用要及时录入。有些公司,材料的送货费用已经包含在材料的价格中,但是,有些企业则不是。材料的采购价格跟材料的送货费用是分开的,但是,计算材料成本时,则要把两者加起来。所以,在入库时,若产生相关的费用,财务或者仓库要及时把费用单据入到系统中,并关联到对应的入库单中。这个单据的录入要及时,特别是不能够隔月处理,因为一般企业都是月底成本结转,否则,成本计算会不准。

    二、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跟先进先出法类似,主要是企业出于谨慎的目的,发料的成本价格按最近的材料采购价格倒推。如在11月1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3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2月1日,车间领走了700件。这700件的发料成本,若按照后进先出法,则其中400件是按照5.5元的价格来核算的,剩余的300件则是按照5元的价格来核算,最后,700件材料的总共材料成本为3700元。

    注意事项:

    后进先出法的计算方法,ERP的操作注意事项,跟先进先出法类似,一是要注意后进先出只是针对帐目,跟食物的发料顺序无关;二是相关的单据录入与审核要及时,特别是跟入库有关的费用单据,对于隔月入单子的现象,要严格避免。

    三、月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方法比以上两种方法要复杂的多。因为其计算量大,所以在手工核算阶段,很少企业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发料成本的核算。加权平均法,根据需求精度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月加权平均法,二是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

    如11月初,某材料的库存材料成本为零。11月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1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1月8日,车间领走了300件;在1月15日,车间又领走了400件。则这700件材料,该如何计算成本呢?

    月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思路:

    1、 在领料时,ERP系统不会关系具体的材料成本数据。也就是说,利用月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时,在领料时,只关心领料的数量。具体的材料成本,是在月底在计算的。

    2、 到月底时,会根据本月的进货数量与进货价格,加权平均,计算出当月材料的平均成本价格。如上例,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单位材料成本价格为(500件*5元+400件*5.5元)/(500件+400件)=5.22元。即当月700件材料的总共成本为3654元。从这里可以看出,月加权平均成本跟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在本月中发生的领料事件,其单位材料成本都是一致的。

    3、 仓库剩余的200件材料成本也是按照5.22元的价格计算,得出的材料成本,做为下个月月加权材料成本计算的基数。当每月进货次数比较多时,这个计算就比较麻烦。若靠手工核算的话,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注意事项:

    1、 这种方法虽然对于单据,如原材料进货单、原材料发料单等的及时性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但是,其要求在月底成本结转前,必须把相关的单据都录入完毕。所以,用户在月底前,做这支作业时,要检查相关的单据有没有全部录入,录入的单据有没有及时审核,特别是价格变更的话,价格变更单有没有及时录入及审核。这些小失误,最终都会影响产品的材料成本的准确性。

    2、 月末库存盘点对于材料成本的影响。企业出于材料安全的原因,会定期、不定期的对仓库进行盘点。若盘点数量跟库存帐面数量不准时,会调整相关数据。这数据的调整会影响期初的材料成本。用户要特别关注,这个事件对于材料成本的影响。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成本跟月加权成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复杂程度、精确度不可同日而语。

    如11月初,某材料的库存材料成本为零。11月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1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1月8日,车间领走了300件;在11月15日,车间又领走了400件。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基本思路是,每次进货,都计算一次材料成本,跟这批进货的数量与价格调整相关的材料成本。

    在11月5日进货时,因为没有期初库存,所以,按5元的价格计算材料成本,总共库存材料为2500元;单位材料成本为5元。

    在11月10日领料时,就以11月5日的单位材料成本为基础,计算发料成本。11月5日总共领料300件,即领料成本为1500元,库存的材料成本为2500元-1500元=1000元。

    11月10日进货时,在材料录库时,会进行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即(1000+400*5.5)/(200+400)=5.33元。在11月15日领料时,就以5.33的单位成本价格进行发料,400件的发料成本为400*5.33=2132元。当月700件材料的成本总共为3632元。

    ERP操作注意事项:

    从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日加权平均成本对于单据的及时性要求很高。如11月10日的领料单,在当日没有及时审核的话,在11月11日再审核时,则成本价格就会不一样。所以,如采用日加权平均成本,我们要求用户每日的单据,在当天就要录入审核完毕,不要拖到下一天。

    从这四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四种方法计算的成本价格都不一样,但是,并不是说哪种方法准确,其他方法有错误。只是因为核算的方法不同而已。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或者精度要求,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加权平均成本比其他两种方法的精度要高,而日加权平均成本又比月加权平均成本要高。当然,随着精度的提高,对于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所以,用户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的方法。不过要注意的是,一旦方法确定,在短时间内,就不要再做调整,核算方法的前后统一,不仅是会计管理制度上的要求,也是ERP对于成本核算上的要求。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