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当前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RFID技术分析

    【IT168 信息化

    目前,在物流产业中使用的RFID标签大部分带宽频率为13.56MHz。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标签符合ISO15693标准,适用于物流产业中包裹管理所用到的行包标签形的RFID标签。另一类标签符合ISO14443标准,适用于通信范围从几毫米到几米的非接触式IC卡。

    近来,发展RFID标签的产业采用了新的波段,即2.45GHz的波段。这一波段与13.56MHz相比具有更短的波长,因此标签所需的天线更小、更便宜,成本也能相应降低。但是,2.45GHz波段的标签可能干扰使用同一频段的无线局域网装置的工作。

    美国物流产业标准制定机构———统一编码委员会和欧洲几个组织正在考虑使用915MHzUHF波段。915MHz波段的波长较2.45GHz的波长更长,对隐埋式标签的读取有更强的能力。

    RFID技术先进性分析

    RFID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利用无线电波,非接触式、远距离、动态多目标大批量同时传送识别信息,实现真正的“一物一码”,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由于RFID技术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RFID技术在物流中使用的技术效益分析

    由于RFID标签可以唯一地标识商品,通过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结合,可以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掌握商品的动态信息。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如下目标,获得预期的效益:①缩短作业时间。②改善盘点作业质量。③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④降低运转费用。⑤实现可视化管理。⑥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

    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技术障碍

    当前,制约RFID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技术标准。现有协议过多过滥,术语不统一,更重要的是,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RFID难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所以全球性的RFID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任重而道远。

    此外,RFID采用频段之争又是一大障碍。要用RFID技术实现全球物流领域的信息交换,必须有全球统一的物流RFID频段。但目前美国使用915MHz,欧洲采用805.8MHz,日本定在960MHz,而中国还在讨论之中。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投资成本分析

    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支付RFID读取器和系统整合的一次性投入数额巨大。普通的消费生产公司将花费130万美元到230万美元不等。

    以下对两种类型的企业使用该技术的成本支出进行比较:一种是生产大宗低价快速消费品的企业,例如食品和杂货生产商;另一种是生产少量昂贵商品,经常出现商品脱销和数量缩减的企业,一般为药物和普通水平生产商。如果两个企业同样销售50亿美元的商品,前者要比后者多支付1.55亿美元的资金预算(假定每个RFID标签成本0.15美元,使用期限为10年,资金加权平均成本为12%)。

    因此,销售大量低价格、低毛利、快速消费商品的生产商采用RFID技术,将会使自己的现金流量受到巨大影响。
另外,RFID的生产成本难以在短时间内降下来。从成本上考虑,RFID大规模应用于整箱商品,只有单个标签的价格降到10美分以下才可行。而单个包装商品,只有降到3美分以下才可行。况且现在RFID技术还不成熟,RFID被误读的机率较高,最关键的是购置RFID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是一笔庞大的投资,中小企业只能望而退步。

    收益分析

    采用RFID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还可以解决商品断货和损耗这两大零售业难题。通过使用RFID技术,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83.5亿美元,同时可挽回因盗窃而损失的20多亿美元。根据科尔尼的分析和总结,零售商采用RFID技术的收益将来自3方面:①由于库存减少,一次性节省现金额约合总库存额的5%。②每年减少仓储和仓库劳动力成本7.5%。③断货脱销商品减少。由于RFID所带来的业务流程的再造,零售商的年度销售中,每10亿美元将产生连续性收益70万美元。

    目前,零售商采用RFID技术的成本,约为40万美元/配送中心、10万美元/零售店,另外还需3500万~4000万美元用于整个组织的系统整合。

    社会效益分析

    从目前的现状看,RFID的应用还是限于企业内部。因为RFID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涉及到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包括物流配送企业、海关、工商、税务等各个环节,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RFID的应用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有RFID标签本身,而且必须要有相应的应用环境和管理手段,才能推动RFID标签的大规模普及。另外,RFID大规模应用的价格、隐私保护以及安全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不加大成本的同时提高RFID标签的安全性,还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