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技术文章】
EAI是企业计算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造成这一趋势的因素有多种。这些因素来自于Internet、企业并购和合并,以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商业需求的快速变化。对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集成越来越多的关注带来了更多企业内系统集成和企业间应用系统集成的需求。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应用集成的困难来自于大量的商业需求和技术的变化。快速的业务变化和发展需要应用系统能更快地发布和使用,而且,业务上的需求需要更多的、高度的应用集成。在加速EAI开发的时候,会面对大量的中间件。然而,许多中间件并非像宣传所讲的那么好用。
企业的架构模式
架构模式(architecture pattern)是IT业界人士用来处理应用集成复杂性的一种重要方法。EAI架构模式提供了对EAI在结构上的一种视图,是成功的实施EAI的一个基础。这些模式帮助IT人士选择合适的方案和工具来扫除应用集成的障碍和困难。
在《设计模式:可重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一书中,Erich Gamma等对设计模式给出了如下的一个定义:
设计模式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设计方案的一种抽象。它反映了软件设计人员为了提高软件重用性和灵活性而得到的一种设计结构。
EAI架构模式也是为了提高应用系统的重用性和灵活性的一种设计方案。这种做法对于快速变化的商业时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种可变性强的IT集成方案才能跟上业务变化的步伐。
EAI架构的模式主要是针对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整体结构。架构模式被定义为软件系统的基础的结构化模式。它提供了一系列定义好的子系统,定义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组织这些关系的规则。
EAI的架构模式和这个定义是一致的。架构模式包括集成适配器(Integration Adapter)、集成消息器(Integration Messenger)、集成面(Integration Facade)、集成媒介器(Integration Mediator),和设计模式是一致的。架构模式和设计模式不同的地方是:架构模式指明的是系统级的结构属性,并且会对子系统的结构产生影响;而设计模式却不会影响子系统的结构。
EAI架构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解藕——将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最小化,这样就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和更强的独立性。
EAI的四种架构
1.集成适配器模式
对IT组织来说,将一个遗留的封闭系统的服务对其他应用系统开放的做法越来越常见。集成适配器描述的是将一个未加以集成的应用系统服务导出到其他应用程序的一种架构模式。一旦这种服务被导出后,这个应用程序的功能就变成可以满足业务需求的可重用的资产。
集成适配器模式提供了一种将可重用的应用程序导出来的灵活方式。这种架构模式和适配器的设计模式有同样的出发点——将一个已有的服务器端应用接口转换成一个客户端程序所期望的接口。这种架构模式的另一个出发点是可以为多个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统一的可重用的接口。
在图1中,集成适配器将一个特定的接口转换为一个开放的、可重用的接口。这种模式的参与者是一个或者多个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适配器接口调用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的服务。这个适配器将导出的公共应用程序接口(API)转换为服务器端的API。适配器并不需要知道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存在。对于服务器端应用程序来说,它可能并不知道这个适配器的存在;而另外一种情况,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会由于适配器的存在而做一定程度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