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同仁堂:老字号变脸(一)

    百年老字号的金招牌是纯正的,但在营销渠道上却是复合的。同仁堂在代理、直供或二者兼顾的探索刚刚开始拎着一袋子药,艾黎走出位于北京南城大栅栏的同仁堂总店。

    因为有来北京出差的机会,家人让她带一些家里买不到的药。去年艾黎父亲来北京看病,吃了同仁堂的一种药感觉效果不错,但家住一个县级市,这种药在当地根本买不到。所以每次来,艾黎一定会给父亲买些回去。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作为有着33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同仁堂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但在产品营销方面,同仁堂却是个新手。

    从无到有的销售意识

    对于自身在销售方面的不足,同仁堂有着清晰的认识。“同仁堂是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和营销并重的方向发展的。”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宣传部部长金永年表示。

    1997年,同仁堂改制,成立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的同仁堂或多或少还有国有企业的特点,尤其在营销方面,模式相对落后,几乎完全是以产定销,生产和销售脱节。不仅如此,多达24个剂型、800多个产品,同仁堂面临着营销网络和管理的考验。

    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制药企业开始重视营销网络的建设。一些产品相对单一的企业,有不少直接做终端,上千人的营销队伍深入到全国各地,包括县级市。“同仁堂则不是,”金永年说,“直到现在我们仍是主要依靠各大区的代理进行销售。”

    同仁堂在各地的销售都走传统代理商渠道,而在北京,也只是依靠大栅栏的总店,进行前店后厂的经营。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同仁堂也意识到,完全依靠代理商进行销售,常常使得自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因为代理商的积极性会对销售产生影响。”金永年解释,代理商代理很多企业的产品,利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经营的积极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同仁堂公司产品众多,但营销资源有限,所以很难充分发挥产品资源雄厚的优势。同时,在几百种产品中,形成一定销售规模的,只有10多个产品。

    同仁堂正在积极求变。作为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直属零售企业,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成立,经营各种中西类药品以及医疗器械,并提供医疗保健咨询、代客邮寄、代客煎药、中药饮片打粉、制丸、送药上门、用药指导、专家门诊等特色服务项目。同仁堂扩大对终端零售药店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建自己的药店。

    同时,在机构上也进行了营销方面的调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按地区划分了南方部、北方部、华东部、中原部,安排自己的业务代表。此外,还先后成立了新产品部和产品策划部等。

    “网点建设无疑是最见成效的一条路。”金永年对此很肯定。但他也指出,面对如此复杂的产品种类和经营现状,要真正做好营销,还需要探寻更多的模式。

    是一边生产一边建自己的店中店,完全依靠自己的网络进行销售,产品直接到自己的门店。位于北京东三环使馆区的燕莎店是北京经营最好的店,每年有上千万的销售额。由于产品是直接从生产厂供应到销售终端,所以期间的价格完全由自己掌控,利用快速的价格、管理、销售信息反馈,各店的销售、库存情况每天都会通过网络反馈到公司,哪种产品的销量好就生产哪种产品。今年预计会翻一番。”金永年笑着说。

    健康药业完全自主掌控终端的成功也给了同仁堂一些新的启发,但健康药业的品种主要是售价较高的保健品,不一定对同仁堂所有产品都适应。同仁堂对此也有清晰的认识,金永年一再表示:“健康药业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同仁堂的所有产品都会采取这种模式。”

    金永年透露,集团的两家上市公司现在正在积极对健康药业的渠道模式进行探讨,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所行动。但对同仁堂来说,最为关键的还是调动各种营销资源,全面发掘同仁堂的产品资源,发挥其品牌优势。

    维护好终端,扩大销售网络将是要长期坚持的,同仁堂要面对的是一条探索之路。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