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表示,在中国,外资为主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独立运转,我们缺少关键技术和系统供应商,应建立有竞争力的汽车供应链体系。
内外资供应链配套体系并存
我国零部件行业已经基本上形成为国内汽车配套的完整零部件体系,但是缺乏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技术。进入中国的国际零部件巨头正在对中国合资企业进行整合,朝着包含技术开发中心、人力资源培训、调整生产分工和布局以及建立全国营销体系的垄断格局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表示,中国还没有形成行业统一的供应链科学管理体系,以外资为主的日系、美系、欧系和韩系各自独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独立运转,难以形成中国零部件企业的集成效应。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已经从简单的产品和技术竞争,发展到以整车为核心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之间的竞争。外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力度继续增强,他们掌握着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上垄断为主机厂配套的市场。”进行汽车供应链研究的嘉之道汽车咨询公司资深咨询顾问对记者说。
这位咨询顾问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外资零部件配套网络在中国迅速成长,内、外资供应链配套体系并存。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70%以上都在中国开展业务,在中国生产的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有近1200家。2006年,德尔福在中国投资一个全球研发中心和一家贸易公司,新建两家生产厂。德尔福在中国的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达到15家,2007年还将在中国建立两家新的合资厂。
缺少有竞争力的系统供应商
整车厂商采购体制变革,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之相适应,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扩大自己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开发、系统供应。
由于整车厂纷纷按照价值链的原理对自身的制造供应链进行重组,将大量非核心业务剥离和外包,把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制造和装配责任推给独立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中承担了重要任务。
本土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只是二三级甚至原材料供应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有竞争实力的系统供应商。
当前,国外大的汽车企业集团都已进入中国。每家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一套配套体系,许多整车生产厂把国外配套的零部件厂引入中国。由于整车来源不同,配套厂也不同,造成有的零部件企业能力发挥不够、吃不饱,有的新引进车型的配套厂仍在新建。
建立相对独立的供应链系统
AMT(企业管理专业咨询机构)高级咨询顾问周祖军分析,随着整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如果国内零部件厂商继续小规模经营,继续依附国外企业的技术转移,现有的成本优势将很快被消耗殆尽。零部件厂商必须及时将未来的竞争力转移到技术和规模上,才能在未来的行业整合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关部门提出,要全面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增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有关专家建议,国内企业可以利用“竞合机制”来实现向上游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渗透,在竞争的基础上,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以提高企业自身在价值链上的控制力。国家可以从若干个有较好基础的零部件集团、具有模块开发与供货能力的中外合资企业入手,让这些龙头企业优化上游配套资源,进而形成一个以模块化供货为连接纽带的相对独立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