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成本法可能导致比较大的成本扭曲,作业成本法通过多阶段分配,通过定义作业细分核算单位,可以实现对成本的准确核算。
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但是在实际中,真正使得作业成本法核算准确的并不一定是多阶段核算,多核算对象(作业),可能是一两个关键成本动因(分配标准)的改变。
在近期实施的案例中,一个关键分配标准的改进就使得传统成本法的扭曲减少大部分,其余的多阶段多动因分配并未对成本的准确性“贡献”太多。
这是不是说企业没有必要花太多精力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思路去设计成本核算体系?
我看不是。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只是作业成本法的一个价值。
改变成本信息报告结构、确保信息的相关性,确保成本信息对内部控制有帮助,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销售市场决策是作业成本法另外的价值,并且是主要的价值。
例如:作业成本法下,可以核算每个工作中心,工作小组的成本,从而可以对工作中心和工作小组进行绩效考核。
可以把市场的压力传递到这个小组,从而促使在更细微的层面落实成本降低责任,推进企业整体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