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供应链协同发展 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将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方向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协同,定将会开拓隐藏在供应链业务伙伴之间的合作机会。评估供应链计划能力的性能是从这种策略中获取利益的关键。这篇文章将讨论实施这一策略的外界环境,挑战,工具以及实施需考虑因素。

  外界环境

  由传统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商业行为已经由以生产为中心的模式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驱动。消费者的行为与期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期望:

  小批量采购
  
  根据客户化需求订制产品
  
  订购的决定延迟到实际采购的临近
  
  希望已发生的采购行为得到回报
  
  对自己的需求立即得到满意的答复

  如此一来为适合于传统工业时代大型、稳定、同质市场而建造的业务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如今众多且易变的市场。业务结构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成本的不断增加。

  面对这种矛盾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对业务结构进行结构性调整。传统的直线型管理架构逐渐转化为组件式结构。这种架构方式使得完成单个消费业务需要很多相互独立的业务伙伴的参与。这样搭建业务结构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更好的整合传统规模生产机制与现代服务机制。

  机遇与挑战

  工业时代持久的业务架构遗留下来的事实是供应链业务伙伴之间低效的合作。这种挑战,反过来说也是一种机遇,找出并消灭供应链所有参与者之间存在的低效合作的确非常困难,尤其是业务架构本身也在不断频繁的变动。由此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开发出相互信赖的商业关系,沟通,协作与计划环境,也即通常所称的协同供应链策略。这种新型的商业环境下强调的是协同合作的能力而非单讲生产能力。通过Amazon.com与Dell公司的成功可以看出他们早已洞察并成功实施了这一策略。这些倡导者在行业内从根本上进行了较量的转型,影响到很多商业团体包括消费者在内都从中获得了启发与利益。但问题在于很多商业模式正在进行的变革或重组,聚点很少涉及整个供应链和与其相关的参与者。这种小范围的变革通常的结果是供应链内部资产的重新分配。Accentur公司在数年前所做的汽车行业标准研究中指出三大汽车制造商高额的效益可能的来源是其低端供应链商家额外付出的存货资金。除非将净资产转嫁至供应链之外,否则为这种变革付出代价的很有可能是自身供应链中的最终消费者。由此可见变革的重点不在于供应链内部每一个商家的内部重组,而需要将目光聚集在供应链中不同往来实体之间可能发生的低效合作。这就需要一个全盘的方法将整个供应链协同。其中的挑战在于:

  1. 复杂性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含了无穷多操作模式的变化与组合。

  2. 多变性

  多变性表现为需求的多变,配送形式的多变与生产过程的多变。多数的变化来自自然发展的趋势比如消费者对产品口味的变化或生产方式的变化,但还有更多的变化产生于供应链自身的设计与夸大。

  3. 目标的矛盾性

  对整个供应链协同的要求需要将各自目标矛盾的实体联盟,这其中不仅包括有业务往来的商家,也包括供应链中相互独立的成员之间。解决这些挑战将最终带给公司财务状况突飞猛进的改进。Accenture所做的全球电子行业研究报告中显示出美国科技行业供应链总资产达到0.5 - 1.5万亿美元并且以每年近10倍的速度翻转。其中效益最高的设备制造商如Dell公司每年资产可增长50倍。

  供应链协同

  分别为战略性、战术、执行三个层次:供应链结构搭建-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供应链执行-Supply Chain Execution。供应链结构搭建主要进行结构化设计,定义企业与其供应厂商和消费厂商之间的关系。包括客户分段,销售渠道设计,销售网络设计,客户服务区域计划,供应源网络优化,与供应商共同进行产品开发计划,与供应商合同谈判等行为。供应链计划重点在于协同运作计划,采购,生产,分销,需求,运输,供需平衡,资源可用性检查等。并且需要监控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反馈及时调整。

  供应链执行包括日常的业务处理,比如订单管理,发票处理,财务监控,库存/物料及其他资源的跟踪监控。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协同,必须保证供应链内部所有成员间结构,计划与执行过程完美的集成与合作。

  如果不全面考虑整个链条发展而过份强调自己业绩的提高,则会加深供应链底层的低效,并且会最终将这种低效延伸到最终消费者。反之将整个供应链看做一个无缝的整体,结果将完全不同-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价值。

  有各种努力正在促成每个层次间的集成,并且已经形成了某些成功模式。 供应链执行层面的合作已经以某种形式存在了相当一段时间,例如EDI,作为Internet的增值是一种很低成本的信息交换方式。B2B运作方式也越来越多的被带入供应链执行层面的协作中。比如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采购eProcurement,业务伙伴间共享业务数据如WIP信息。针对业务管理的相关软件是促成这种沟通的关键工具。

  由于其战略意义以及长周期的见效,企业与其周围业务伙伴之间的协作(供应链结构搭建)较少受到Internet商务热潮的影响。但某些行业如半导体行业已开始实行买卖双方共同投资以合理利用各协作伙伴的优势。供应链计划作为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仍存在一个急需开发的较大发展空间。如果供应链执行层次做到了信息的统一集成,那么计划作为执行的推动者,就必须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