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发展我国物流产业,需破三大难题。
统计口径不一。描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量化指标多且杂,口径不统一。有统计显示:2000年,我国全社会支出的流通费用达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只要降一个百分点,就可节资178亿元。
而另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称:如果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由目前的16.7%降到15%,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物流成本。由于缺少统计指标体系,给我国物流产业的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带来困难。
物流需求不足。前几年,我们一直在抱怨物流需求不足。如今,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加剧。原本希望工商企业能将涉及物流的部分剥离出来,成为全社会物流体系的一部分,但由于第三方物流质量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加之剥离部分人员安置难,不少企业纷纷由过去的物流需求方转为提供方。
缺少技术标准。目前的物流运作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比如物流设施、基础设施、作业流程、信息化流程等,而统一的标准将大大提高效率。
物流产业的技术标准大多局限在行业内,以贯穿物流全过程的托盘为例,其国家标准只在交通领域内使用,工业企业、仓储企业、销售终端等等各有各的标准,互不兼容,带来的是物流过程中多道重复搬运。
据悉,作为物流产业的主管部门,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目前正着手做三件事。
一是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简化物流企业的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在市内交通运输、海关通关速度方面为物流企业发展创造条件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专家评审,正在细化。
二是联合国家计委制定全国物流发展规划,如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等,目前,两部门正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规划框架已基本成型。
三是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协商,制定统一的物流运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