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外贸企业供应链管理(三)

  (三)外贸供应链的流程再造

  按照前文的思路,已经可以建立起外贸企业供应链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了初步的资源整合。但依据这种视角建立起来的,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供应链静态结构与运行机制。在现实实践中,其能否同样达到理想状态,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关键还要看组织的主体层如何进行具体操作。这需要对外贸企业的组织行为进行监控。同时,客观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供应链流程的具体环节也需要不断作出再调整,供应链的运作绩效相应也需要再评估。外贸企业组织行为的研究和供应链的流程再造是本文的另一切入点。

  I. 现有流程的描述与诊断:SCOR工具的导入

  企业供应链由众多相关的流程以并行或串行的方式链接而成,而每一个流程又由一系列逻辑关联的组织(个体)行为活动组合而成。因此,供应链的再造不仅要求从战略上对各个流程及其相互链接方式进行变革,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流程,也强调其中的每一具体行为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低效的行为。所有这些,是建立在对现有流程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引用供应链协会(SCC)2001年发布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 V5.0)对外贸企业供应链的流程及组织行为进行分析研究。

  SCOR是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它涵盖了所有行业,其通过提供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描述,对应于这些流程的性能指标基准,以及供应链“非常好的实施”(best practices)的描述,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的诊断和流程的再造提供了基本思路。

  SCOR模型的流程定义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层层深入,每一层都可以用于分析企业供应链的运作。

  第一层次

  SCOR模型的第一层描述了供应链的五个基本流程:计划(Plan)、采购(Source) 、生产(Make)、发运 (Deliver)和退货 (Return)。

  模型的这一层次对供应链的五个基本路程进行了定义,并对这五个流程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范围进行了界定。基于前文关于核心外贸企业的假设,本文的外贸企业供应链只包含了其中四个流程:计划、采购、出口(发运)、退货。在这一层次,需要对供应链的性能绩效进行客观的评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基本竞争策略。

  SCOR在这一层次提供的基本性能指标如下:

  交付性能
 
  发运速度
 
  订单完成性能(准确率)

  这些都是概括性的指标,因为要照顾到各个行业。但当具体到特定行业,特定产品的供应链评价是时,就必须将这些指标特定化。本文按照系统有序性和有效性的思路,对这些指标进行了重新归纳总结:

  (1) 外贸企业供应链的有序性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外贸企业供应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A: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长期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快速短期偿债能力)

  B:出口合同执行的可靠性

  合同执行差错率—退货率——应收帐欵损失率

  (2) 供应链的有效性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供应链资源的配置效率。

  A:反映供应链增值能力的指标

  销售利润率—出口每美元成本—费用水平—资本金收益率—资本增值率

  B:合同执行的有效性

  交付性能—发运速度—出口合同提前期—合同平均执行周期—供应链响应时间

  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上述指标中都达到最优,关键是,企业能否找出那些反映本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指标来。相对于竞争对手,本企业的竞争态势如何?应确定怎样的竞争目标?这是企业在本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层次

  一般企业真正的供应链流程构建是从SCOR模型的第二层开始的,在这一层次,SCOR提供了用于流程描述的标准流程元素。

  可以用表格概括这一层次的基本元素及相互间内在联系:

  在这一层次,要学会使用SCOR所定义的流程元素描述外贸企业供应链的构成。以下,举例说明进行这种描述的基本思路:一外贸企业,处华东地区,其供应链的类型为订单驱动型,即主要根据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产品的采购,同时,也兼营主动采购产品的国际贸易。

  在此基础上,利用SCOR所提供的流程元素对供应链进行再描述:

  这是一个简化了的例子,事实的情况是,任何一家外贸企业都可能有众多的供应商与客户,如果把每一种可能的选择都列举出来,那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当接到一份订单时,企业对于供应链具体供应商的选择,物流渠道的选择,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各个环节性能的衡量,仓储、运输及时间成本的高低,都必须作出综合评价。借助以上的描述工具并结合一定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可以有效简化这种选择过程。

  另外,外贸企业实质意义上的流程再造也是在这一层次展开的,通过对出口供应流程的分解,企业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这都必须依靠增加,减少或改变一些流程元素来解决。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