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期,这具体表现为:首先,在整个经营环境的变化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货生物流需求不断向高度化方向发展,这表现为追求在必要的时间配送必要量、必要商品的多频度少量运输或Just-in-time运输这种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将逐渐普及,并成为物流经营的一种标准。其次,经营环境对战略的影响除了需求方面的因素外,供给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从事物流经营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化,一方面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厂商、零售商、批发商这些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以及同一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积极开拓物流业务,建立自身独特的物流系统,从而使物流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广;另一方面,随着物流技术与手段的发展,物流竞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种竞争程度上的变化既反映在物流服务的多样化,即外延上,又反映在物流服务的高技术、高效率,即内涵型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物流竞争比前此任何时期都要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企业该如何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适时、有效地开展物流战略成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从总体上看,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在灵活对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开展多样化、强调产、销、物紧密结合的物流体系创新。
一、现代厂商的物流系统
(一)调运物流的高度化
厂商的物流可以划分为从事充实原材料、零部件等调达活动的调达物流、工厂内生产产品搬运过程中的制造物流或企业内物流,以及将生产出的产品向批发商或零售商传递的销售物流三种类型。厂商在开展经营活动时,这三种形式的物流都必不可少,但其中最具特色的物流形式当属调达物流。
尤其是对于加工组装型的厂商来讲,往往是在调达大量零部件、原材料之后再在生产线上从事组装生产,因此,零部件调达的比例相当大,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厂商自己大量拥有零部件库存,虽然能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却要为此承担巨额物流成本或费用,从整体上看既不利于流通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产品成本降低。因此,减少生产过程中浪费的对策之一,就是彻底实现生产零部件工厂内的无在库制度。
这种极力排除本部件在库的思维方式就是著名的Just-in-time生产体系,这种方式最初是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中产生的,实施以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产品成本不断下降,在世界市场上提高了丰田产品的竞争力、正因为如此,Just-in-time生产制度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认同,并迅速得到普及。
Just-in-time对于从事产品调达的厂商来讲是一种极具效率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零部件从事必要量的调达”,因而不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浪费和造成成本上升的库存。在具体方法上,厂商以时间为单位来划分各时间段所需的零部件,相应零部件的订货单位也小型化,以此为基础向部件生产商订货,并要求在指定时间内配送到装配工厂。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因为Just-in—time制度是极力排除组装厂商生产阶段库存的一种方式,因而物流管理所带来的利益主要是属于装配厂商,相反,对于部件厂商而言,根据这种方式,1天之内可能要进行4次到6次配送,因而物流活动比以前更为繁琐,也更为复杂。
(二)销售物流的高度化
对于厂商而言,物流管理的另一个很重要机能就是销售物流。以前、厂商主要把精力放在产品制造、开发和销售上,对产品流通中的物流重视不够。这种状况是因为此前的流通体系是一种批发商中介的流通体系,批发业者在接受零售商的订货后,再实施备货、装卸、配送等物流机能。然而,如今起来越多的厂商不是让批发商来承担本企业产品的物流,而是构筑自身的物流系统,向位于流通最后环节的零售店直送产品。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第一,目前的流通体系正在发生排除中间商,实现单阶段流通的变革。随着大型零售业的不断发展,零售商与厂商相互联合,直接交易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了商必须具备向流通终端的零售业者直接配送产品的能力。第二,以前的批发商物流机能是不充分的,在物流服务差别化日益重要的今天,厂商拥有良好的物流服务能力对促进厂商的产品销售有着积极意义。第三,如果流通过程中介太多,过于复杂,不利于厂商准确把握商品在库或在途情况,形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从而会使厂商生产经营决策受到影响。相反,直接建立企业到零售商的物流系统,能使厂商在迅速把握产品销售状况的同时,确切了解商品的在库情况。
构筑厂商到零售业者直接的物流体系中一个最为明显的措施是实行厂商物流中心的集约化,即将原来分散在各支店或中小型物流中心的库存集中到大型物流中心,通过数字化备货(Digital Packing)或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实现进货、保管。在库管理、出货管理等物流活动的效率优、省力化和智能化,原来的中小批发商或销售部以转为厂商销售公司的形式专职从事销售促进或订货等商流业务。物流中心的集约化虽然从配送的角度看造成了成本上升,但是,因为它削减了与物流相关联的人力费、保管费、在库成本等等费用,在整体上起到了提高物流效率的作用。
(三)流通信息网络与零售支持的高度化
在厂商积极推进调达物流、销售物流的过程中,物流系统的信息化也在快速发展。如今,很多大型厂商一方面灵活利用销售公司制度推行由厂商主导的信息系统,以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在批发商之间或零售商之间构筑信后、网络,通过EOS实现订、发货自动化。除此之外,有的厂家以现代物流观念为基础,从产、销、物一元化的视点出发,设计实施从产品设计(包括包装尺寸设计等活动)开始,物流系统有机运转、追求全体效率化的信息、系统与网络。
在现代厂商的物流管理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和行为是零售支持型的物流活动,即对本企业的产品在零售店中的订货方式、商品陈列方法、储藏等等活动给予支援或指导,更有一部分大型家庭用品厂商与超市等零售业合作,就零售店整体的取汲商品范围给予零售支持。所有这些都是厂商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物流在厂商行为中的反映。
二、批发商的物流发展方向
批发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中间商,发挥着5种类型的机能,即①备货机能;②物流机能;③信后、机能;④金融机能; 零售店经营支援机能。随着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经营体系的变革,批发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我国.都面临着衰落的迹象。在这种状况下.现代批发业开始从原来作为厂商销售代理人的地位向零售购买代理人的地位转化,支持这种转换的基础正是信息系统化的推进,以及以信息、系统现代化为基础的零售业支持机能的强化。从总体上来看,现代批发业的物流系统构筑表现为:
(一)通过批发物流的变革发挥异产业共同配送的优势
如前所述,当今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在实行多品种少量生产战略,与此同时,零售业者为了降低在库成本,贯彻即时销售的战略要求多频度少量配送,尤其是随着连锁店的发展,往往要求物流配送能直接送到各店铺,零售业的这种物流要求有时会给厂商直送带来困难,亦即虽然厂商正在积极从事多品种少量生产,但过于分散的配送势必会增加厂商的物流成本,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的厂商而言,一方面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不具备直送业务能力,也没有相应的物流中心、物流设施;另一方面,因为经验少、发展时间短等各种原因,也不拥有物流服务所生、需的技术和Know-how,因此,难以适应如今零售业多频度少量配送的要求,也就是说,部分厂商难以实现厂对店的直送,就是能从事这种物流活动,也要等到多个店铺配送总和能达到厂商的配送规模经济要求才能够开展,这又有悖于零售业及时化、多频度输送的方针。这种厂商与零售业在物流配送上的分歧为批发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即批发商通过扩大备货范围和幅度,利用自己在物流服务上的经验以及相对完善。先进的物流设施,运用快速的配送服务来媒介厂商与零售商,消除他们在商品配送要求上的差异。目前,批发业在消弥生产与零售之间所存在的各种配送差异方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产、批组合型异产业共同配送,为了既实现高速、高质的配送,并具有紧急配送的能力,又能有效降低成本,出现了由生产商(主要是生鲜食品、快餐、蔬菜等类型企业)和批发企业共同出资、参加建立的共同配送企业,籍此实现对便民店等现代零售企业多频度、小单位、统一的配送活动;其次是以地域中坚型批发企业为主导的异产业共同配送,亦即地域批发商为了避免批发企业的萎缩,并支援地方零售业,而由一些中坚型批发企业为骨干来组织设立以不同产业为基础的共同配送中心或企业,对地域内小型超市、便民店等中小零售企业统一输送商品。这些均表明针对地域分散的零售业店铺配送要求,提供灵活、及时的物流服务,是当今批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