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郑正中:台湾供应链教父

    启蒙了台湾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郑正中,下一个目标是把眀基逐鹿打造成像IBM一样提供服务的公司,他享受这一过程并努力"做成"。

  在苏州这座小城里,如果你每天清晨都出来散步,很可能碰到过一个骑着自行车晨练的台湾人,他就是眀基逐鹿软件(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逐鹿)副总经理郑正中。

  如果不算上早年上学的那段时光,今年是郑正中开始骑自行车的第3个年头。这个爱好,要拜逐鹿所赐。3年前,40出头的郑正中刚加入逐鹿的时候,看到员工们下班后都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遛弯,以为这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项,虽然很多年没运动过,他还是买了辆自行车。那是他身体状况最糟的时候,他开玩笑说,当时觉得自己也许活不过50岁。

  一开始,他骑出厂门就已经气喘吁吁,甚至骑不上临近的一座小桥。慢慢的能骑到太湖边了,虽然15公里的路程需要休息一个小时才能喘过气来,但这让他产生很大的成就感。目标被定得更远,郑正中随时做好放弃的准备,总是带钱在身上以备骑不动时打车回家。但到了那一刻,再坚持一下又挺了过来。

  2002年,郑正中第一次从苏州城骑车到甪直镇,30多公里的路程,来回用了10个小时。回到苏州后他筋疲力尽躺在公园的草地上足足睡了2个小时,直到被旁边一对争吵的夫妇吵醒。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这样锻炼到去年,郑正中在5月的一个礼拜天第二次向甪直出发,没想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这给郑正中的印象很深刻,"骑车是种磨练。一开始很辛苦,也没目标,而一年过去,你会发现不断累积真的有效果。"再后来,骑到80公里外的周庄,对他来说已不是难事。

  职业醒觉和转折

  现在,郑正中每天早晨会抽出至少一个小时用来骑车。这种热爱已不再停留在锻炼身体的目的上。而在工作中,像这样的积累,从他上学时就已经开始了。

  1978年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的郑正中,和所有正常的毕业生一样,开始服兵役。在3年的军队生活里,身为排长的他手下带着40几位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年轻人,虽然难于管理,但让他学会了任何问题都无法逃避。相比之下,现在带领近千名员工,反倒要轻松一些。

  退伍后,抱着去美国看看的心理,郑正中考入乔治亚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系。这与他本科时所学以及他的兴趣毫不相干,仅仅因为计算机是当时最热门的专业。许多学科知识相当于从零学起,为了能尽快赶上进度,郑正中每天放学后会先睡一觉,然后爬起来做2个便当,赶到实验室去熬个通宵。那时的计算机只有大型工作站,夜里上机的人最少,可以留给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在那个时期他对编程之类的学习心不甘情不愿,以至于硕士毕业后不愿再继续深造下去,但这段学习还是让他受益匪浅。后来他做供应链软件的开发,因为许多编程工作都亲自参与,使开发思想得以实施的效力加大,进度加快了许多。两方面的结合,也使他的博士论文也相当出色。

  毕业后,他到一所大学帮教授做研究,轻松的工作让他又有时间上些不一样的课程。在上管理科学这门课时,他接触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当时很多文章都在讲人工智能,吸引年轻人去从事这个行业。从那时起,郑正中开始决定向这个方向发展。当时美国在这个领域口碑很好的学院有3所:麻省理工、斯坦福和卡内基梅隆。在佛罗里达州念电脑博士的几个朋友与他聚会时聊到卡内基梅隆,让他最后下定了决心。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成为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郑正中选择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并顺利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这个专业涵盖了人工智能、经营管理和统计三部分,前两年的学习非常辛苦。不过在校园里,经常会碰到大师级的人物,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许多看书时以为自己想通了的理论,在听这样的人讲课时才发现其实并没想通,"有把你点醒的感觉"。

  常常与顶尖人物接触,也使郑正中感到,这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他也和他们一样,什么都可以做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