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数月的第三届中国电脑商500强调查评选活动即将落下帷幕,供应商100强、分销商200强、方案商100强、零售商50强和IT卖场50强榜单已新鲜出炉。这不是一场“排排座、分果果”的简单游戏,在名次和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内IT供应链的最新变化和未来走势。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矛盾的现象,但也许这正是IT供应链的真实写照和演化动力。
首先,IT供应链的整合程度继续提高,但中小型商家的活跃度依然不减。
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各类产品市场排名靠前的供应商所占份额有所增加,超级分销商的数量基本稳定而营业额进一步增长,大、中型方案商的经营规模显著扩张,实力雄厚的自营式零售商和IT卖场迅速崛起。
根据“马太效应”的规律,强者愈强应该伴随弱者愈弱,而国内IT供应链的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尽管在市场整合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遭到淘汰,但“踏着先烈足迹走向战场”的后来者数量不菲且相当活跃,他们构成的群体性优势甚至可能颠覆局部市场的既有格局。
其次,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富矿”行业与“贫矿”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剧,但三至六级城市和新兴行业受到青睐的程度明显提升。
与以往两届活动不同的是,第三届中国电脑商500强调查评选在发布总榜单的基础上,还以区域、行业为区隔标准推出了细分榜单。横向对比更容易凸显IT供应链发展的不均衡性:在市场容量和商家竞争力等指标上,华东、华北、华南与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之间的区域差距有增无减;在采购金额和方案商规模等方面,金融、电信等“富矿”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优势。
但落差有时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资源倾斜——众多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由一、二级城市转战三至六级城市,医疗、零售等新兴行业的高速成长引来无数方案商分羹即是明证。实际上,均衡永远是相对的,不均衡则必然存在,国内IT供应链需要不断寻找“动态均衡点”以实现健康发展。
再次,复合型商家颇多等因素使IT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模式变数频生,但不同类型商家的角色定位日益清晰。
在调查对象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商家:他们出现在多个榜单中——有的既有自有品牌业务又有分销业务,如七喜、紫光等;有的既有分销业务又有集成业务,如神州数码、方正等;有的既有分销业务又有零售业务,如美承科技、康悦天虹等。
这类复合型商家的数量不少,在一些区域更是占据着统治性的地位,但由于其扮演多重角色,在与上、下游商家合作时难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当然,我们也不应低估扎根于特定市场土壤中的商业模式所蕴藏的能量,复合型商家资源丰富、渗透力强等特点使其得到很多供应商的垂青。更为重要的是,IT供应链中不同类型商家在经受多年的转型之痛后,能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即使是业务层面复合化的商家,也都认同寻求合作的重要性——这是国内IT供应链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