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组织的研究在管理学界也成为一门显学。不同的学派和咨询公司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型去分析组织,著名的有麦肯锡的7S模型,美世的6要素模型,前安达信咨询公司的4要素模型等,每个模型都有其优缺点。下面介绍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分析理论。
著名的组织理论学家Daft认为我们可以用11个变量去对组织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他们分别是:组织规模、技术、环境、目标和战略、文化;正规化程度、专业化程度、管理层级、集权化程度、 职业化程度、人员比率。前5个变量称为情境变量,后6个变量称为结构变量。情境变量描述了影响和决定结构变量的组织背景,结构变量则描述了组织的内部特征,可以用来测量和比较组织。
组织规模是指组织的大小,通常用人数来衡量,对于企业等赢利性组织也可用营业额和资产总额来衡量。组织规模既指整个组织,也指其中的部分,如部门、车间等。
技术是指组织将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变成产品和服务所使用的工具、方法。任何组织存在的理由是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政府要为社会提供安全、审判等服务,工业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产品,学校要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组织要提供产品和服务就必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而技术就是将资源转变成产品和服务的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方法包括生产线,也包括生产工艺、各种管理制度等。
环境是指组织边界之外的所有要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环境包括产业、政府、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等外部要素。
目标和战略决定了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目的和方法。目标是组织期望的未来状态,战略是实现目标的基本方法。目标和战略决定了组织的经营范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文化是渗透在组织成员头脑中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认知和规范等。组织文化把组织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往往并无书面化的说明,但是可以通过口号、礼仪、衣着、办公室布置等来了解和体会。
正规化程度是指组织中书面文件的数量多少。这些文件包括工作程序、职务说明书、规章条例、操作手册等。它们规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活动。正规化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组织中文件页码数目来衡量。一个政府、大学的正规化程度通常很高,而一个家族企业的正规化程度通常很低。
专业化程度是指组织将任务分解为各项独立工作的程度,有时也叫劳动分工程度。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一般劳动效率较高。专业化程度可以用组织中部门和职位的数量来衡量。
职业化程度是指员工接收的正规教育和培训的程度。当员工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工作时,该组织被认为具备较高的职业化程度,一般可以通过员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目前,中国企业一般被认为职业化程度比较低。在美国,医疗行业的职业化程度最高,平均教育年龄往往要20年。
集权化程度是指有权作出决策的层级高低。如果决策权在高层,就是集权化的,反之就是分权化的组织。
管理层级是指组织中的报告关系和每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这种层级往往通过组织结构图来体现。层级是与管理幅度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幅度越宽,层级越少。一个组织的管理层级和幅度到底是多少比较合适,要根据组织规模、行业特征、员工职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来确定。在惠普,一般的管理幅度不超过15人。
各种人员比率是指员工在各职能、各部门中的配置数量。包括管理人员比率、职能人员比率、专业技术人员比率、一线人员比率、二线人员比率等等。一个组织的各种人员比率是否合理,往往要参考同行比率。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是后勤人员、管理人员比率过高,民营企业的问题往往是研发人员比率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