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段时间,有位朋友谈起他最近公司的人员心态问题。他说:由于公司属于在转型阶段,老板自05年10月起引入绩效考核体系,在公司范围内进行规范的工作标准(原公司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没有岗位说明书,没有工作的标准要求,工作是“差不多就可以”,随便指派谁完成其分外工作)。经过3个月的修改再修改,目前还没有定型。但是考核的事项已经全面推行。
基本上是:
1、生产部门由于比较好量化,推行没有问题。
2、其他部门始终没有确定下来,目标不好量化,不好考核。
但是,老板的想法是:搞这个考核事实上是给员工增加工资了。所以春节过后公司全体员工均没有调薪。
那问题就来了,员工的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一般的想法是:
1、既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说,一般会跟据工作表现的情况,确定调薪,那么是我工作表现不行吗?
2、如果是工作不行,那么为什么还签合同?
3、绩效考核是个飘渺的东西,看不到的!不如来现实的,加工资。
4、一般来所,每年都会有工资加的,为什么没有?
5、某某同学、某某同事都到多少了,我也想要加。
综合种种想法,原因是
1、工资待遇低于行业的水平,低于外部水平。
2、工作缺乏评价。
3、攀比心里。
我本人觉得,一个公司如果不能提供行业平均待遇,那么在企业人力开发上是很难开展其他工作的。理由是:
1、根据需求理论,如果员工在为他的生活所必须的开支而奋斗的时候,其他层次目标的激励效果是微弱的。
你不可能每个月给300元的工资,然后组织员工去旅游,期望可以员工很好的为你工作,为你卖命。不如发奖金来得有效。
2、毛泽东当年闹革命是这么说:打到地主分田地。在某一层次上,人看重的和最求的是不可能一样的。
在如何平衡员工心态的工作上,企业的老板有没有想过其自身的责任?在你责怪员工不成熟时,你是否考虑其难处、压力?
事实上,老板,特别是小老板,经常不正当的想法是:我如何不让马儿吃草,马儿还是勤快跑。这种失衡的心态来看待员工的工作与待遇要求。
那么,有时候到底是谁应该调整心态呢?员工?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