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千百万年来总结的经验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发展,从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农民的智慧。
一、要使用良种
种子就像是员工。种子的成本只占农场经营的很小一部分;同样对于围绕这样一颗种子进行投资而言,员工的成本也只占很小一部分。正如农民要使用良种,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有优秀的员工,如何得到优秀的员工,正如农民在培养和选拔种子的方法是一样的。企业的招聘选拔系统是用来选择员工,而借助人才测评等方式使优秀的人员能“人适其位”,这些做法都保证了企业有了良好的“种子”。
二、成长的秘密在于土壤
我们只能看到庄稼的地上部分,但是庄稼的成长大多是在地下进行的。即使是最优良的种子,在未经耕作的土地上也难以成长。将优质的种子播种在深耕细翻的地里,才能指望有好的收成。在企业中,“企业文化”就是员工成长的土壤,只有建立完整、系统的企业文化,才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三、把握时机至关重要
即使是最优良的种子,播种太早也可能会被霜冻死,播种太迟则不会成熟。农场主用大量的时间看天,摸土,采用一切手段确定播种的时机。企业出现员工对考核反感甚至是抵制问题,往往并不在于绩效考核本身,而关键是没能准确把握绩效考核的时机,也就是说,企业并不是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实施绩效考核的,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的整体系统中去把握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实施的非常好的时机应该是企业从创业走向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的阶段,并且其实施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顺利越过管理陷阱得以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三、自己的根立得牢
土压得太实,庄稼就长不出强壮的根。耕好地后,播下种子,让它自己抓固。弱小的幼苗需要保护,但保护越少,它最终会长得越强壮。独立发展出强壮根系的庄稼最健康。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把评价标准重新回到本职工作上来,实现员工职业人格独立,是企业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工作业绩来决定员工的职位变动,员工才能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工作上,通过工作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企业也才能有效地对员工进行工作培训,企业才能依据员工素质的高低和职位的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员工也才能实现了自身人力资本增值。
四、养分过多导致虚弱
过多的水会使庄稼虚弱,因为它不需要将根深深的扎入地下。同样,施肥过多会使作物只张叶子不结果实。企业的组织结构如同庄稼,从“纵高型”到“扁平化”的发展已是一个趋势。当企业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的增加,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结果是组织的人浮于事、管理效率降低、交流不畅通,决策过程趋于官僚化。组织结构简化后,企业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从而增强了竞争实力。
五、并非所有庄稼都能活
即使你付出最大的努力,仍有一些庄稼会死去。如果期望庄稼都能高产,你肯定要失望。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成功和失败,从而与自然和谐相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非都能取得成功,要用BCG来划分的产品组合。一个公司有四种产品组合,即高增长市场中有很高的占有率的明星产品;在高增长市场中只有一小部分占有率的问题产品;在低增长市场中有小部分占有率的落水狗产品;在低增长市场中有很高的占有率的金牛产品。企业要做的只是确定产品的类型,然后进行拆分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