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浅析“工作机会”

    人们常说,在机会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又有人说,机会总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只是阐述的角度不同而已。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当机会来临时,有的人能够抓住机会,而有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眼前白白流去。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就是有人具有抓住机会的能力,一旦遇到机会,伸手就能把它抓住,比如说,某县在全县范围内举办卡拉OK歌唱比赛,而某个人正好歌唱的不错,在当地也有点名气,因此就报名参加了,结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知名度也一下子提高了,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这其中就涉及到机会和能力问题。但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卡拉OK歌唱比赛同样也是一个机会,但由于此人不具备该项能力,虽然也非常爱好唱歌,但水平,尽管他也积极去参加,但最终不会有很大收获,机会虽然有,但却缺少抓住机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虽然遇到机会,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可由于种种原因,却失之交臂。拿同样卡拉OK比赛这样的事情来说吧,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的人,一个人在比赛之前还在刻苦反复练习,而且还拜访名师,而另一个人没怎么当回事,报完名后就把它抛到九霄云外了,没做丝毫准备,其结果可能就是第一个人成功了,而后一个人会淘汰出局。

    以上作为抛砖引玉,下面对“工作机会”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所谓工作机会,简单地说,就是具有获取这项工作的可能,或者更通俗地说,就是有一个可以去获取的岗位或职业,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层面:一是岗位或者是职业;二是获得其岗位或职业的能力。

    一、先说说岗位或职业,在这里不去阐述其概念或者其特征,主要说说岗位或职业可选择范围的扩展或缩小问题。
首先说说岗位或职业选择范围的缩小问题。

    比如说一个刚从师范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准备找一个教师类岗位,所有空缺的教师类岗位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工作机会,如果把这个教师类岗位比作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的话,且这位大学生没有任何要求,那么,对这位大学生来说理论上的工作机会就是这么大的一个圆,但是,如果这位大学生有具体要求或加以限制的话,要求越多,其工作机会所代表的圆就会越来越小。如果这名大学生只想做英语教师,那么,他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范围就小一些;如果还要求只愿做高中及以上学校的英语老师,他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范围又小一些;如果他又想必须要求到发达城市做高中及以上学校的英语老师,他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范围又更小一些;如果还加上工资低的不做,环境不好的不做,工作累的不做,离家远的地方不做等等限制条件,他的工作机会范围会越来越小,最后可能会由原先半径为10CM的圆变成连半径0.1CM的圆都不到了,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的原因了,其实并不是工作机会少,也不是别人不给他机会,而是其本身太眼高手低或者是其思维定式。笔者曾经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任人力资源部经理,由于当时学校总部在省会城市,但其他市县也有该学校的分校,就这样在招英语老师想派往外地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好多大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去,当时学校的待遇还不错,他们就这样浪费了大好的工作机会,造成我们想招却招不到人而有些大学生却宁愿待业在家或继续找工作也不愿接受外派的尴尬局面。

    其次说说岗位或职业可选择范围的扩展问题。

    比如,同样还是那位刚从师范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如果他不但选择做英语老师,而且还愿意做其他如数学老师、化学老师等,这样他可选择的工作机会会多一些;如果他不但愿意做高中及以上学校的老师,而且还愿意做初中甚至小学、幼儿学校的老师,这样他可选择的机会会更大一些;如果不但愿意做各类学校的老师,而且他还不论什么地方,大城市可以,小城市也行,甚至农村学校都愿意去,这样他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又更大了一些;如果他还不计较工资,不计较环境,不计较苦累,那么他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大,最后他的工作机会可能会由原先半径0.1CM的圆变成半径为10CM的圆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并不优秀的大学生比那些优秀的大学生都容易找工作的原因了。曾有一个学机械专业的女大学生,在所在城市东奔西跑了几个月都没找到一份工作,最后在一位职业专家的建议下去了外地一家机械厂当了一名普通操作工人,由于专业对口,没想到几个月后她就晋升为技术部经理了,有了一份不错的薪水,如果她不愿沉下心来去当一名普通操作工人,恐怕她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发展,甚至还在那个城市的人才市场之间穿梭呢。

    二、再说说获得其岗位或职业的能力。

    上面所谈的只是工作机会本身,并没有从求职者本身谈起,是一个相对理想化的工作机会,没有考虑求职者本身的差异,即使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工作机会,求职者素质不一样,其结果可能也不尽相同。比如说,甲、乙两个人去应聘业务员岗位,工作机会是相等的,但由于可能是甲在某些方面比乙优秀,比如沟通能力,结果甲被录用,而乙被淘汰了,这就是说,甲具有抓住这个工作机会的能力,而乙却没有或者稍差一筹。

    那么,获得其岗位或职业的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针对不同的对象就有不同的答案,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个人基本素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态度、技巧这几个方面。比如,一般来说,学历高的比学历低的获取其岗位或职业的获取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比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的能力强,具有积极态度的比态度消极的获取能力强。当然,以上情况是在单一情况下做比较的,特殊情况也有例外,如甲虽然是本科学历,但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而乙虽然只有大专学历,但擅长沟通和交际,反应灵活,如果应聘销售类岗位,乙获取岗位的能力可能就比甲强。但如果应聘的是技术类岗位,那么甲获取该岗位的能力可能就会比乙强。因此,获取其岗位或职业的能力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应聘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所应聘的岗位。

    学历低的,可以通过再教育,提高自己学历;基本素质比如沟通能力不强的,可以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业务能力不强的,可以多实践或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工作态度有问题的,我们要转变工作观念;缺少应聘技巧的,我们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同事、朋友甚至职业顾问给你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上都是提高获得工作机会能力的方法。小王非常想进一家非常有名的外企,但进入外企不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基本素质,还要具有流利的英语口语水平,而小王恰恰就缺少了这一点,一口的哑巴英语把他挡在了外企门外。小王并没有气馁,报名参加了英语口语培训班,疯狂加强口语,半年后,该外企正好招募,小王终于如愿以偿。如果小王不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他也就永远进不了这家有名的外企。

    其实,工作并不难找,工作机会到处可见,如果你不但能够扩展你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范围,而且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你会发现,原来找工作竟是那么简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