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中国,十几年来,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但ERP软件市场总体上还处在培育阶段。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阶段,管理水平、方法和基础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目前ERP实施成功率还不够高。加上实施ERP需要较大的投入,许多企业还在观望和徘徊。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科学管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感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认识到信息化的迫切性。国家“十五”规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加大了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力度,国家经贸委、科技部以及各省市出台了支持企业信息化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从宏观上既为ERP软件在企业的广泛应用给予了指导和促进,又向ERP软件商及其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国产化ERP软件应用和发展的业内人士,不光要珍惜这一大好机遇,更要深入地分析问题、研究策略,把我们的产品和实施做得更好,以更高的成功率回报社会。
一、我国ERP软件应用现状及问题
2001年ERP软件在应用面、销售总额、实施效益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如何评价ERP软件整体应用状况,应看到以下几点:
⒈近两年来在我国工业骨干企业、大、中型企业中,ERP软件都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有关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尽管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较低,但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是明显的,涉及到的行业已经不仅是制造业,冶金、电子、电力、化工、交通、建筑、外贸、流通等行业也开始采用。
⒉由于ERP软件涉及到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管理各方面的内容,例如生产、技术、营销、采购、财务、人事、行政、客户管理,以及战略管理,要想通过实施ERP一步到位、全面成功是不现实的。实施ERP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大多数企业也会选择分阶段投资、分步见效的方法。因此,ERP实施初期,只要能够在业务流程中顺利使用,主要管理信息能及时反映,重点问题有所改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领导和员工素质有所提高,就应是基本成功的。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地用ERP辅助业务流程重组,就能见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⒊ERP应用的目标是多层次的。例如,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交货期、质量、成本、服务),回避市场激烈竞争下的企业风险;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辅助实施资产重组、经营转向、分拆、兼并等重大变革。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目标也就不同,实现目标所需资金差别也就很大。因此,成效的大小应与资金和人力投入相关,“低投入、高效益”从整体上看是不现实的。
⒋经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ERP应用知识己经较为普及,用户更加成熟,对企业信息化既有热情,又能根据自身情况提出明确需求,循序渐进,不赶时髦的用户越来越多。
基于以上几点,应该说ERP应用整体状况是趋好的,这一主流必将推动市场、产品、技术和开发商进一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发展,ERP在技术上遇到了若干新问题。主要有:
⒈流通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他们希望通过实施ERP,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原有ERP主要是以制造过程中“业务流程”为中心设计的,照搬到非制造业不大合适。
⒉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ERP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除企业内部网上的用户外,远程用户、企业外的新用户增多,他们希望像上因特网一样,可以访问ERP系统,而无需事先安装程序和经过专门培训。原有以C/S结构为主的ERP应用界面,必须发展到B/S结构,或B/S、C/S混合结构。
⒊由于需要支持大规模并发网络用户访问不同的服务器,存取异种数据库,基于EJB、CORBA或DCOM技术的WEB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是必须的,ERP软件的结构和开发方法需要重新设计。
⒋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产品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计划和生产,否则就会丧失市场。“客户关系管理”必须纳入ERP中。
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间联合成集团、联盟,甚至“虚拟企业”进行生产,可以取得“协同商务”带来的效益。因此ERP不仅在功能上要扩展“供应链管理”,而且在技术上要实现不同的ERP软件,可以共享数据,可以有应用程序接口。
⒍由于用户应用需求的多样化和业务流程变化的加快,要求ERP软件能够快速反映,进行功能装配和系统剪裁。原有封闭、庞杂、紧密连接的结构必须改进,“构件重用”技术、模块装配技术、开放式接口技术等更灵活的结构更加合适。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问题,促使ERP的新发展。2000年Gartner Group提出了ERPII的新概念。ERPⅡ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增加了CRM/SCM等内容,以保证企业前、后台资源的有机集成。使企业的资源管理及信息管理更进一步,并促进传统企业向“电子企业”转化。
二、我国企业应用ERP的特点分析
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ERP软件,首先要认真分析我国企业应用ERP软件中的特点。和佳公司根据已实施ERP用户的情况,将我国企业应用ERP软件中的特点归纳如下:
⒈应用目标的多样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在所有制、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管理者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尽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的总体目标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具体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步骤、方法以及首要目标,不仅与发达国家10多年前ERP应用起步时不一样,而且也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现在ERP应用的重点和新趋势。
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企业,所需ERP软件的差异性是公认的,但相同行业、相同业务流程、规模或管理水平不相同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其首要的应用目标也可能完全不同。例如:
①一些发展很快但管理粗放的民营企业,以堵塞漏洞、严格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
②一些市场范围大、分销业务多、资金回拢失控、资金周转慢的企业,以加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库存管理为首要目标。
③一些有较好管理基础的中、大型企业,以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TQCS (守时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巩固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首要目标。
④一些国际化特大型企业,以解决“一体化订单管理”、“资金控制”、“运营风险”、“管理效率”四大难题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分拆、重组上,ERP也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因此,适合中国国情的ERP软件,应该既能满足特大型企业实施ERP,实现企业重组和全面现代化管理的目标,又能适于中大型企业先选择突破口,实施ERP的某些部分,解决当前首要问题的目标。
⒉实施步骤的渐进性
发达国家著名ERP软件,注重针对整个公司,进行快速、激烈的变革,项目实施方式是重新设计主要业务活动,然后全面铺开,进行交互式的业务流程再造。以资金、人力的大投入求得高效益。
而我国目前很难具备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资金、技术、市场分析、企业评估环境,绝大多数企业担心照搬发达国家实施ERP的办法,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必然是高风险。而愿意接受分阶段投入、分部门或分专题循序渐进地实施、逐步扩大效益、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办法。
⒊信息化基础的不完备性
由于ERP是对企业内外各项资源的综合管理,其前提条件是各生产环节、各管理部门、各外部资源的信息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并且积累了大量准确、完整的数据。因此,任何一个企业实施ERP都需要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不仅是设备,更主要的是数据和人员素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CIMS、PDM或PLM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内部的产品数据和管理数据、企业外部的市场和客户数据都不完整、不准确,各级员工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也还不高,信息化基础远不如发达国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在实施ERP的过程中进行补课,带动或弥补产品、部门信息资源管理,积累信息资源,培训人才,才能促进ERP的成功。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经验,猛然实施大投入、大变革的ERP,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⒋组织实施的艰巨性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不仅增大了ERP软件适应性的难度,而且造成我国企业实施ERP时,需求变更多、软件改动大、调试时间长、经费超计划,不仅消耗了软件商的大部分利润,而且严重影响了ERP的成功率。
以上四个特点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当前生产力的水平、以及生产关系中的矛盾紧密相关,因此,可以说是中国国情在ERP应用领域中的反映。谁能够更好地解决适合中国国情这一问题,谁的ERP软件就可以赢得更大的市场。
三、我国企业应用ERP的差异性分析
我国企业应用ERP软件的差异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传统的方法是不同行业用不同版本,但由于核心功能就有差别,传统开发方法往往程序改动很大,无异于写两套软件。
第二方面是不同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之间的差异。传统的方法是分为流程型和离散型两种软件,但这种分法仅适合典型的制造业,别的行业或协同制造的企业集团、企业联盟,可能两种都不是、两种都存在、甚至要求随机组合。细化处理单元可以减少二者之间的差别,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业务流程重组时软件处理功能的快速重组。
第三方面是不同管理方式(与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因素以及应用ERP的首要目标相关)之间的差异。这远不是“人机界面个性化定制”所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处理方案的变化也是可能的。
将差异性归纳为这三个方面,我们就可以在ERP软件处理功能的不同层次去寻求对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在核心层通过开关设置和系统拼装接口设置,支持不同行业的ERP解决方案;在应用层通过“构件”组合不同的业务流程组件,解决不同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快速实施方案;在方案层提供功能模块装配和子系统剪裁、以及人机界面个性化定制,解决管理方式差异性问题。
四、国内外主要ERP软件适应我国国情分析
针对我国企业应用ERP软件的特点和差异性,提出以下指标进行国内外ERP软件适应性分析:
⒈对不同应用目标的适应性:
①行业版本的数量。
②系统级的可剪裁性。
③功能模块按用户需求修改的灵活性。
④人机界面个性化定制的可能性。
⒉对分步实施的适应性:
①功能的完善性和广泛性。
②框架和层次结构的开放性。
③层次间、模块间接口的开放性。
④代码和数据结构的可扩展性。
⒊与企业己应用或国内常用的部门级信息管理软件(例如:会计核算、OA、报表处理、PDM或PLM)的连接性:
①数据存取/转换的方便性。
②应用程序的可连接性。
⒋实施的难易性:
①软件提供商实施队伍的能力。
②实施中对企业各类人员素质的要求。
③实施中需求变更时软件修改的灵活性。
④实施时单独收取的费用。
⒌用户对价格、服务的评价:
①用户对价格的认可度。
②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⒍从总体上看,适合企业的类型。
按照以上指标,从我国用户所反映的意见看,占我国市场销售额最大的国外知名ERP软件,在行业版本数量、功能完善广泛、实施能力方面占有优势。而对功能修改的灵活性、分步实施时软件结构、接口的开放性、数据转换和程序连接的方便性、软件价格和实施费用过高等方面不满意。认为这种软件较适合我国己经与国际化接轨、信息化基础好、人员素质高的特大型企业。
对于占有我国ERP软件市场一定份额、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专业ERP软件开发商,用户反映在不同制造业版本数量、功能修改的灵活性、分步实施时软件结构、接口的开放性、数据转换和程序连接的方便性、软件价格和实施费用较低,服务态度好、时间长等方面较满意。而认为在功能完善广泛性、软件结构规范性、非制造业版本数量方面,与国外知名软件还有差距。认为他们较适合我国大多数中大型制造业。
对国内著名财务软件开发商扩展到ERP软件领域,用户普遍欢迎。认为他们在与财务软件的数据转换、程序连接上有优势,功能修改的灵活性、数据结构的扩展性、销售和服务体系的完善性等方面较好。而在制造业版本数量、功能的完善、实施能力方面还需努力。
五、“企业先进管理模式”与ERP的关系分析
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运用先进管理思想或理念指导企业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管理思想中适应发展的内容,还要学会运用新的先进管理思想,开拓新的管理领域。例如,企业战略管理,产品、技术创新管理,核心竞争力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等。
其次,要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改革企业管理结构。使企业实现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方式民主化。例如,减少层次的扁平化管理,责权集中的事业部体制管理,发挥组合优势的产业集团化管理等。
第三,要运用先进管理方法贯彻先进管理思想,落实先进组织方式。例如,制定全员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等具体办法,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自己应负的责任。运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方法,来统筹各个生产环节、各种材料、设备、资金、技术资源的协调运作。企业资源计划(ERP)本身也是一种贯彻先进管理思想的管理方法,只不过MRP、MRPII、ERP这些方法的复杂性、时效性,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实现。
第四,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也就是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撑上述三方面内容,检验、监控先进管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定量分析、及时反馈控制和辅助改进管理方法。因此,企业信息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ERP软件成为了具体体现“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工具。
六、ERP软件策略研究
⒈ERP软件的技术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国企业在先进集成制造领域信息化的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总结这几年ERP软件开发与实施的经验、教训,针对今后ERP软件的发展,提出以下需要研究的技术策略:
①体现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并适合我国国情的ERP软件总体要求研究:新的ERP软件最基本的功能目标,一是要体现“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模式”,二是要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在软件的框架和层次结构中,要充分考虑重点行业、典型区域CIMS工程及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对ERP软件功能需求的共性和特殊性,要认真分析己实施ERP软件企业成功应用的功能特点,同类企业的差异,以及未成功应用的功能缺陷,用统计评价方法,归纳出核心层、应用层、方案层的功能要求。并探讨如何解决行业差异、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差异、管理方式差异,从而实现对我国企业不同应用需求目标的广泛支持。
②新ERP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为了实现ERP软件功能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为了适应用户需求目标的多样性和应用方式的渐进性,为了在ERP实施中能够具有业务流程重组时软件的灵活性,同时也为了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稳定性,构件重用技术如何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运用我国软件研究所和大学多年来“构件重用技术”研究的理论成果,还特别要注重研究如何从实际ERP应用中抽取基本构件,如何建立“构件重用”框架结构、分层结构,如何装配事务支持组件、应用接口组件,如何实现业务流程与组件的关联,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构件库。只有在这些方面有所创新,才能够满足“适合中国国情”和“先进管理模式”的要求。
③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我国企业“先进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建立集团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扩展企业。因此,必须要研究与国内、外知名的ERP、SCM、PLM、CIMS、EC等软件互联所需的接口技术、应用集成技术,以便使新ERP软件的外部接口功能更完善,可以实现与异种软件的数据存取或应用集成。
④系统实施技术与方法的研究:ERP软件应用中,实施周期长、难度大、矛盾多、费用高是带有共性的问题,也是影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与财务管理软件不同,ERP软件至今没有法定的功能规范,更没有测试标准;ERP软件实施,本身是一个与业务流程重组磨合的过程;再加上当前大多数用户不愿投资请专业顾问公司,进行企业诊断、需求分析、业务流程重组设计和实施培训;初期的应用需求调研和分析也比较粗糙,必然带来实施时的大量问题。因此,除了在开发技术上力求创新外,还希望在ERP软件应用工程实施方法上有所创新。研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不同管理方式企业的应用需求调研规范;研究针对企业主要业务流程重组时的可视化模拟、交互式修改的演示工具;研究针对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手册、操作手册、简单故障查询手册;研究ERP实施工程师的培训要求、资格认证考试办法;研究ERP实施工程师所必备的操作手册和软件故障查找手册,以及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支持的方法;研究高效、规范的ERP软件实施工程管理办法。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提高新ERP软件的实施成功率。
⒉ERP软件的产品化策略
新ERP软件的产品化策略应该是:
①以满足广大用户需求为目标,及时提供先进、实用、成熟的商品化软件。
②将国外主流ERP软件发展趋势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不断规范产品,又要最大限度地适应行业应用和企业个性化应用的要求。
③保持产品功能的连续性,版本的向上兼容性,服务的持久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利益。
④运用产品研发的梯次渐进策略,使产品研发能在较短时间见到效益,并通过累积、稳定的发展,实现功能的完善性和广泛性。
⒊ERP软件的市场推广策略
新ERP软件的市场推广策略应该是:
①本着对用户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及时宣传产品发展的新概念和新特点。
②与优势互补的计算机公司合作,提高应用系统集成能力,适应政府采购、招标采购方式,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③与企业咨询、顾问等中介公司合作,了解用户需求,协同完成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咨询工作,保证ERP实施达到非常好的效益。
④积极配合国家或地方科技部(局)、经贸委加强企业信息化的促进工作,宣传ERP应用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发展新用户。
⑤通过成功用户案例,介绍ERP应用的成功经验和难点,增强企业应用的信心。
⒋ERP软件的销售策略
新ERP软件的销售策略应该是:
①对重点客户,以公司直销为主,保证公司的品牌效益。
②对行业用户和连片的地区用户,将视行业或地区信息技术的力量,采取代理销售或技术合作的方式,积极发展销售和技术支持代理商,实现在省会和重点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
③与优势互补的公司实现捆绑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④对行业或地区信息中心,可用OEM方式提供基本软件,并允许进行修改后在有限范围内销售,共分利益。
⑤在电子商务环境成熟时,拟将部分独立软件在网上租赁或销售,使销售方式向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