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本文借助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阐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对ERP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实施效果的影响。
1.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 重需求、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如图1所示: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描述企业的运作。也就是说,把企业看做一个人,企业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样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对各种需求有不同的迫切程度。对需求的满足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理论名称
|
作者
|
年份
|
阶段数
|
划分依据
|
成长阶段
|
McCuire
|
1963
|
5
|
经济增长阶段模型
|
发展阶段
|
Downs,Lippitt
|
1967
|
3
|
组织结构复杂程度
|
成长阶段
|
Stenmetz
|
1969
|
4
|
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方式
|
成长阶段
|
Scott
|
1971
|
3
|
组织结构复杂程度
|
成长阶段
|
Greiner
|
1972
|
5
|
管理风格
|
生命周期阶段
|
Gallbraith
|
1982
|
5
|
针对高技术企业
|
生命周期阶段 (发展阶段)
|
Quinn,Cameron
|
1983
|
4
|
管理风格、组织结构
|
发展阶段
|
Churchill,Lewis
|
1983
|
5
|
管理风格+组织结构+运营系统+战略
|
生命周期阶段
|
Smith,Mitchell,Summer
|
1985
|
3
|
企业规模
|
成长阶段
|
Falmholt
|
1986
|
7
|
企业规模(以销售额计)
|
成长阶段
|
Kazanjian
|
1988
|
4
|
产品或技术生命周期
|
生命周期阶段
|
Adizes
|
1989
|
10
|
企业目标( P)行政(A)创业精神(E)整合(I)
|
成长阶段
|
Timmons
|
1990
|
4
|
销售收入、企业年龄
|
生命周期阶段
|
Hank,Watson
|
1993
|
4
|
组织规模
|
生命周期阶段
|
Roweet.Al
|
1994
|
5
|
组织规模+管理风格
|
生命周期阶段
|
陈佳贵
|
1995
|
6
|
企业规模
|
成长过程
|
席酉民
|
1997
|
6
|
企业管理风格
|
企业发展过程
|
李业
|
2000
|
4
|
企业的销售额
|
企业成长历程
|
周三多,邹统钎
|
2002
|
3
|
企业经营战略
|
企业的发展演化过程
|
赵曙明,刘洪
|
2002
|
4
|
分权与集权
|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
|
顾力刚
|
2006
|
9
|
企业系统
|
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生命周期
对于企业来说,需求的层次是如何划分的呢?结合图1和图2,我提出一个企业需求的模型。如下图3所示:
显然,按照上述模型:
1、 在企业生命的初期,也就是投入期,企业的基本使命是为了生存而奋斗,生存的需要是放在第一位的,一切都是围绕企业的现金流来操作,为以后的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2、 在企业的成长期,对生存的需要已经不是那么迫切,企业开始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愿景,为了达到该目标,通过加强管理,用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运作,来增加利润是必然的手段。
3、 在企业的成熟期,利润最大化已经不是企业的最高目标,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全体的员工良好的素养,是企业获取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4、 一般来说,企业在达到成熟期以后,都会进入一个衰退期。有统计数据表明:《每日经济新闻)2005年7月1日报道:中国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家,有60%的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可谓各领风骚三五年。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证实,全球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的企业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如果企业在成熟期的时候或者进入衰退期不思变化,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那么企业的消亡是必然的。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时对ERP实施的需求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ERP是什么?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ERP的本质是以统计手法为理念,以降低库存为目的,以信息共享为手段的科学管理思想;表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计划和控制为手段,实现信息流管理的工具。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ERP和管理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说:企业对ERP的需求来源于企业对管理改善的需求。对管理改善的需求越强,企业上ERP的需求也就越强。但是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对管理改善的需求和成本也是不同的。下面我用图例4来说明:
显然,在企业成长周期的阶段里,管理成熟的曲线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过了成熟期后,随着官僚度的增加,企业的管理也逐渐失去了活力。而管理成熟曲线的切线,也就代表了该时间点,企业对管理改善的程度,也就是说,对管理改善需求程度的具体实现。
那么,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企业各个生命周期的时候对ERP实施的需求和影响:
1、 企业的投入期:一切都以现金流为首要目标,相对来说,企业此时的管理比较混乱。此时推行ERP系统,无论从成本上还是管理上,都要有很大的消耗。企业对ERP的推行几乎没有需求,这个阶段推行ERP,个人认为对企业和软件供应商都是不大合适的。如果上部分模块,来规范企业的某些管理运作,也还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对于软件供应商来说,只是一个先期接触为目的,为以后销售做铺垫的序曲。
2、 企业的成长期:是推行ERP的最好的阶段。此时的企业试图通过管理的规范化,来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这个阶段企业对ERP的需求相当旺盛,此时推行ERP系统,管理流程改善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自身。对于企业来说,成长期无疑是推行或者切换ERP系统最好的一个切入点。对软件供应商来说,企业的管理还不是很规范,实施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
3、 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管理已经相当规范,企业一般也都上了ERP系统。如果企业没有上ERP系统,那么这个阶段推行ERP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对双方来说,投入的磨合成本都比较低。但是前提是企业有管理改善的需求。这个阶段推行或者切换ERP对软件供应商都是相当有利的,因为有企业规范的管理作为后盾。
4、 企业的衰退期和二次创业阶段:企业内部的官僚化日益严重,此时,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变革。在这个阶段推行或切换ERP系统,除非有来自企业改善的愿望,试图通过推行或者切换来达到流程重组的目的,否则推行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基本上就是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综上所述,ERP实施与否和实施成败,客观上,取决于企业对管理改善的需求程度。苏格拉底说过:当你需要知识象在水下需要空气那样的时候,你就会获得知识。套用一下:当企业需要推行ERP来促进改善,象在水下需要空气那样的时候,就会获得成功。
ITPUB的朋友们经常在一起争论,什么因素对企业ERP实施的成功最重要,我们列举出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点: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管理水平、实施顾问的水平、软件的水平。对于以下上四点,究竟如何排序,大家有着不同的认识。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大家站在一个固定的角度看问题。如果用图3的模型来解释和讨论这个问题,就会有一个不是相对固定的答案。 如果把企业对管理改善的需求作为衡量ERP推行是否成功的标准的话,那么在不同阶段,上述四点因素对ERP实施成功的影响度会有不同的表现: 1、 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是企业改善的源动力,在任何时期都对ERP推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都是第一位的; 2、 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提高,对推行ERP的成功影响是成正比的,对ERP推行的重要性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降低; 3、 实施顾问的水平随着企业的管理的规范,影响逐渐降低,但是在衰退期和二次创业阶段,企业内部改善的动力降低,实施顾问的影响会急剧加大; 4、 而随着企业的成长,管理要求的细化,特性需求的提出,对软件水平的要求会逐渐提高。 如图5所示:
当然,在不同的企业,虽然各种曲线的趋势是不变的,但是各种曲线的原点和曲率会有所变化。这样,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各种因素对ERP实施成功影响的重要程度,就会有不同的判断结果。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企业对ERP的需求,推行ERP所花费的成本,各个因素对ERP实施成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