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 频道

恐怖!四大失败黑洞将ERP引向万劫不复

    根植于西方发达工业化基础的ERP,从一开始就作为彻彻底底的舶来品进入中国,向中国的企业宣教西方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

  但中国极不平衡的工业化和市场发展水平,以及ERP企业薄弱的实施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ERP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两张皮,使传统ERP的实施难以逃避失败的黑洞。

  包治百病的功能较多黑洞

  ERP的实质是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但某些IT企业的宣传下,ERP似乎成为了企业摆脱危机、包治百病的救命稻草。

  许多企业把ERP看成了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甚至认为只要实行ERP就能解决企业的一切疾患,就能迅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绝大部分经济领域中,对IT方面的大幅投资没有起到任何帮助生产力增长的作用。

  名不副实的概念黑洞

  一些在ERP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的企业,其产品由于“历史悠久”,其技术底层往往显得非常“古老”,再进一步的二次开发相当艰难。

  尽管这些企业不断更换各种新的概念光环,但却只能一味地要求用户“削足适履”,对个性化的企业需求缺乏适应能力。

  而国内的传统ERP企业大多是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模仿国外产品开发完成的,由于产品本身处于跟随国外同类产品的阶段,但又为了与国际品牌产品有所区别,通常也只能采取哗众取宠的口号和名称来吸引用户,可是内容的空泛是不可规避的事实,人们常见的“财务+进销存”就是其所谓的ERP先进产品。

  金玉其外的营销黑洞

  由于许多企业对自身的需求不是十分了解,传统ERP厂商就拼命鼓动客户,所谓“洗脑”,使得客户盲目购买高于或者低于企业本身需求的ERP软件。

  许多ERP软件本身并不完全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造成了企业自身需求与产品应用的不匹配,使企业在选择产品的初期,便掉进了所谓的ERP黑洞,为ERP项目的失败埋下了阴影。而软件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了拿下项目,看似不惜代价,可往往最终吃亏的还是客户。

  长期侵蚀的成本黑洞

  很多传统ERP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一个顾问同时负责4~5个项目的实施,天天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帮客户做管理需求的分析、编码规则的确定、业务流程的优化等核心工作,只是帮客户做一些产品模块的培训工作,给客户讲一些产品功能,而不是去指导客户如何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但是,他们的实施服务却“毫不马虎”按天数卖,一般来说一个模块按几个顾问天来卖,所卖的实施服务天数卖完后,不管客户方系统是否完全实施上线,一律会强行停下来,一直等到用户增加购买实施服务天数后,才继续来实施上线,客户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