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入世以后,国外大量实力雄厚的医药商业企业将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普遍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的需求。如何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亟待改进的传统管理模式
无论于医药流通企业本身,还是管理软件厂商,中国的医药流通领域都面临着良好机遇,但同时困难重重。
首先是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医药行业消费市场巨大,且从SARS以后,国家对人民健康的整体投入也加大了很多,这对医药流通业无疑是良好的机遇。
但机遇的另一面,却是“威胁”的严峻。从历史看,中国医药流通领域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状态,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呈现分级计划管理、分级调拨供应的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慢慢步入市场经济的状态,逐渐形成跨地区、跨层次、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领域的情况。而随着国外的大量资本进入以后,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国外大型的药品批发商的采购是全球一体化的采购,运作方式也是一种很现代化的运作方式,成本很低,相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成本优势明显。第二就是国外先进的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的理念,对中国现有医药行业的市场,客户都是很大的冲击。比如,用户享受过好的服务以后,就不会再去愿意享受比较差的服务。
从总体看,在国外的大型医药企业面前,我们弱势更为突出。普遍的观点就是:传统管理制约了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阻碍了竞争力的提升。
需过的四道坎
医药流通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财务、业务、信息、质量。
在财务角度,很多企业现在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批发企业,但是仓库成本核算还很不精确。财务的监控,信用额度的监控,应收应付账款的监控还没有到位。同时,大型集团性企业的集团财务控制,也存在弱势问题。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功能还比较简单,覆盖面窄,往往是一个或者两个业务条线,所有的数据之间会产生割裂的问题。
在业务管理上,尽管很多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代理商和渠道,但是对于当地的具体库存情况、销售情况往往一无所知。在做市场调研时,金蝶发现,稍微有点规模的医药流通企业中,品种可能有一千,两千,甚至接近万种。但对于哪些品种是赚钱的,哪些是亏钱的,老总们却常常说不清楚。而且对于遍布全国的销售代表而言,对于现金与货物的管理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记录方式。
在质量管理方面,虽然医药行业一直比较重要,但也经常发现货物出库了以后,客户返回来说有批号错了,结果是整条线的整个批号全都错。由于手工工作量很大,很多企业的质量台帐都是在验收之前赶出来,没有起到真正的监控的作用,而对于流程的监控,质量部对于采购、销售这种流程的监控没有办法在企业的运作当中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医药流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当中面临的挑战。
先进的“四化”理念
作为一个医药流通企业,真正需要一个怎样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其管理的提升呢?
首先,一些大规模的集团、上市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较高,但很多企业在应用当中,存在着缺乏整体性和不适应性等问题。其中,整体性是指这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在各个部门,各个子公司,都是用的不同的软件,整个系统无法整合在一起,由此导致“信息孤岛”。不适应性则指一些企业用了国外大型的软件系统,但和中国的实情,企业的运作情况不相适宜。
我们发现,过去很多的医药流通企业,往往会有部门级的应用,比如财务、仓库管理各有一套自己开发的系统,且每个系统之间的数据都不整合,形成了各自之间的信息孤岛。
因此在解决“整体性”问题时,应注意从“一体化”入手考虑问题:首先是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一体化;然后是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第三是业务管理,绩效管理的一体化。这三个方面,都是企业内部的。还有就是客户、供应商和企业本身三者之间的一体化,这是指企业和自己上下游的管理。为实现一体化,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管理流程,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后,再进行医药行业管理的信息化的建设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电子商务的建设。
其次,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需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很强的个性,如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认为,在得到用户需求以后,将首先判断是否为“共性”需求。如果是,将通过每月更新的新版本加以实现。如果不是,则会为每个用户做二次开发。
但单单有一个产品是远远不够的,产品需要与企业、整个行业同步发展,这才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信息化的需要。这还需要厂商紧跟行业发展,进行行业化的研发,以专业求生存。
并且,如果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用户应用就无法得到保障。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真正投资的是长期保障,这就需要致力于从事医药行业信息化的管理软件厂商,实施“客户化”的服务,以保障投资安全。
凡此种种,我们认为在医药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四化建设”:即管理软件厂商要能够为医药企业尤其是医药流通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整合业务流程;专业化的软件产品,贴近企业的需求;行业化的研发思路,紧跟行业发展;客户化的实施服务,保障投资安全。
视点集粹
针对医药行业信息化,业内其他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有良好借鉴意义。现整理综合如下:
1、目前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还是在应对国内同行竞争,但加紧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IT的竞争并不为过,IT就像企业的血管,起上通下达的作用。尤其是连锁,没有IT根本没法做大。
2、药品连锁主要是管理成本的比拼,就得采用计算机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尤其是在规模扩大后。
3、我们其实不希望厂商总是说‘你想到什么,你有什么要求,我们来满足你’。我们希望供应商能有先进思路,给我们以启示,然后我们的思想跟上。
4、医药流通业由于GSP管理的特殊性,各企业对IT应用特别强调两点: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但行业软件真正注重这两块业务的并不多。
5、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医药企业的管理平台,把握住通向电子商务时代的捷径,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是中国众多医药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6、企业需要真正成熟的、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而不一定要非常先进的。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真正结合。要坚持以全新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流为核心、简化操作的总体设计思想,就必须做到结合自身实际运作情况。
7、关专家指出,按照现有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趋势,3~5年后中国医药企业的数量可能减少30%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只能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其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运作效率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8、日美两国的经验证明,药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出路在于信息化。提高医药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信息化基础工作的内容很多,当前需要关注的是药品分类与编码、条形码、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和产品安全认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