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的农村信息服务站与移动运营商、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协会,甚至PC代理商相结合,是帮助农村信息体验中心“造血”的大胆尝试。 把信息体验中心与供销社相结合,这是清新县独特的推广模式。
2007年5月29日,广东省德庆县高良镇都洪村的村干部谢雪君来到镇上的信息服务站参加“百名农村信息化带头人培训班”。临走时,村民嘱咐她帮忙上网查查如何解决土地承包的纠纷。在老师的指导下,谢雪君很快查到了解决纠纷的法律程序,并打印出来。在信息服务站,谢雪君不仅可以上网查询信息,还可以在广东移动专售柜台前买电话卡。兼办移动代理业务的信息服务站每个月能盈利一两千元,完全能支持正常运转。
“政企互动、资源整合,以增量激活存量。”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这样概括广东省山区信息化的特色。2003年,广东省启动山区信息化工程,政府每年投资3500万元,为期5年,发展全省51个山区县的信息化。工程从启动开始,就将政企互动的市场化运作引入进来,以信息体验中心为载体,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经过两年的探索,目前,广东省60%的镇、村体验中心都是采用政企互动模式。
传统服务站“变脸”
何金龙是广东德庆县高良镇信息服务站的承包人,去年10月,他花了两万元装修服务站,由政府出资配备了10台专为山区信息化工程采购的电脑,接入了广东移动的光纤网络。服务站的义务是免费为村民提供信息查询,并承担镇上举办的信息化培训。
信息服务站还变成了广东移动的“代理商”,代销手机、移动充值卡。由于总是能从广东移动得到特殊优惠(比如,买电话卡送雨衣),何金龙的信息服务站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在从今年3月开始的手机推销活动中,服务站已经连续两个月拿到镇上的第一名,甚至超过了移动公司本地的经销商。
“农民很需要这样的增值服务,信息服务站是为农民提供免费信息咨询的,这在农民中树立了很好的诚信形象。”何金龙明白,扎实有效的信息服务是服务站的招牌,也是利润来源的根基。村民对信息服务站的信赖带来了生意兴隆,一方面服务站依靠市场化运作实现了自己“造血”; 另一方面,广东移动的市场份额也因此大涨,高良镇80%的村民都使用移动手机。
和高良镇一样,清新县龙颈镇车头村的信息服务站也从传统的政府信息服务“变脸”,开展移动业务的多项经营。为什么移动业务备受青睐?这和广东移动与省政府合作的“农信通”有关。2007年年初,广东移动投资建立“全省农信通手机短信系统”,农民可以发短信定制蔬菜、农作物等5大类37个品种的农业信息,各县信息中心负责信息的本地化收集,目前这些短信是不收费的。
车头村村委书记廖正坤家里种了砂糖桔、节瓜和水稻,因此,他定制了这三种农作物的“农信通”。5月25日,他收到了防治桔树裂果病和砂糖桔夏季管理的短信。廖正坤说,他每天都会收到15~20条来自“农信通”的短信,这些信息非常有用。一旦“农信通”开始收费,他也考虑为这些信息付费。
除了“农信通”,车头村信息服务站的农村信息机也是村民的“宝贝”。农村信息机是由广东移动免费提供的,村信息员可以通过信息机把村里的信息(比如紧急天气预警、会议通知)发到村民手中。5月25日,记者看到村信息员把防治砂糖桔病虫害的具体配方通过信息机发到了20个村小组。在信息服务站,村民对各种信息服务需求的排序是: 农村信息机最贴近村里情况,业内知名; “农信通”排第二; 最后才是上网查询信息。
点评: 传统信息服务站“变脸”,依托诚信品牌,通过代理多种业务实现自负盈亏。信息服务站不仅活下来了,还能越活越好。改良“排头兵”
供销社、龙头企业和农业协会是带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利用这一块有用阵地,最大限度地辐射农村信息化,成了各县的主要探索课题。
清新县基层供销社于1991年改制,经历多年的市场化磨练,供销社的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2005年,在商务部启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供销社又成为深入农村腹地的农家店。清新县下辖9个镇、234个行政村,供销社的网点遍布各个村落,多达200个。
“利用供销社现有的渠道效应,加载农村信息化,能使信息化更快地在农村普及。”清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清波说。2005年12月,广东省第一家县级信息化体验中心开进了供销社的超市,由供销社提供场地,英特尔提供装修费,TCL提供6台PC机,政府没花一分钱就建立起了体验中心。
供销社为了支持体验中心的正常运转,摇身成为TCL的代理商。体验中心除了供村民查询信息外,还销售TCL电脑,每个月销量能有七八台。“既能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又能增加人流量,给超市带来生意; 同时,还能通过代理电脑拓展新的盈利点。”供销社副主任钟建平认为这是个“一举三得”的事情。
除了改良供销社外,清新县还依靠当地龙头企业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把信息服务站建在天农的销售点,天农公司下辖1500户鸡、鸭、鹅养殖大户,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为养殖大户提供信息服务。这些养殖大户是农村中经济实力最强、头脑最灵活的群体,让他们感受信息化的力量,充分享受信息服务,对其他村民来说也是很好的带动。
“公司+农户+基地”在广东省很多区县都有探索,德庆县是著名的“柑桔之乡”,县信息中心调拨了3台PC机到柑桔协会,一方面为果农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提高协会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柑桔种养的数据库。
改良“排头兵”,抓住农村中最具影响力的群体。然而,这种模式在建立时还应该警惕一个误区: 建信息服务站不能只为了提高这些“排头兵”本身的信息化水平,还要为广大农民服务。
点评: 从农村的主力经济群体实现突破,可以事半功倍。然而,武装好“排头兵”后,要通过他们把有用的信息最大范围地传递到农民手中。
挺进专卖店
新兴县精英科技办公设备商行(以下简称“精英商行”)是联想电脑的金牌代理商,同时经营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承接网络安装工程及团体电脑培训。2006年5月,山区信息化工程开进了专卖店,县信息中心在精英商行二楼调拨45台电脑办起了信息化培训中心,一楼除了一半门面用来销售电脑外,还由TCL提供了6台电脑作为县信息化体验中心。融信息服务、信息培训为一体,精英商行成为县里农村信息化的“中心据点。”
承接山区信息化工程信息服务和信息培训的任务,精英商行每月要承担场地费、光纤费近2500元,加上平时正常业务的人员、水电、师资成本4000元,每月共支出成本6500元。尽管为信息服务站付出了额外的成本,在经理麦介汪看来,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 培训的人多了,来体验的人多了,带来了店面的人气。尽管现在还不能计算出由于人流量增长带来的销售额,麦介汪却很高兴为信息服务站“埋单”,他很明白,这样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信息服务站直接开进电脑专卖店,交由代理商运作,一来可以利用专卖店的硬件和培训资源,二来可以通过人气提升专卖店的销量,是“双赢”的好事。在政企互动的机制下,广东省许多县、市自己动脑筋找资源,创造出了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清新县、德庆县,信息服务站纷纷开进TCL门店、移动营业厅。
然而,新兴县信息中心主任伍绍雄认为,把服务站交由代理商打理,是把“双刃剑”: 处理得当,可以实现“双赢”; 然而,专卖店商业味太浓厚,一旦把握不好,服务站容易变味。
点评: 服务站直接开进专卖店,是信息化项目市场化的高级阶段。然而,兵行险招,这种模式更加需要政府加强把控,需要企业增强责任意识。
(计世网)